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烏有之鄉”在朝鮮

http://www.CRNTT.com   2013-05-07 12:24:04  


 
兩位領袖

  4月14日,行程上說,這天我們要去檜昌郡的中國志願軍烈士陵園掃墓,那裡有毛岸英像,安葬著一百多名中國年輕人。

  但這天早晨,綠色大巴車駛上馬路,跟所有的朝鮮人匯流,在開啟新的一天之前,先奔向同一個地方——萬壽台大紀念碑處的偉人銅像。由於15日便是金日成的誕辰——“太陽節”,朝鮮人民14日起就開始瞻仰銅像。

  清晨的平壤大街上,最忙碌的是路邊賣花的小板房。在飛來的航班上,我學到的最有用的知識,便是識別“金正日花”——飛機的電視里,這種鮮紅的大花朵勾勒出朝鮮半島的形狀。如果人們只帶一枝花去敬拜,那通常是一大朵“金正日花”。我們準備在烈士陵園獻上的花籃,也是以這種大紅花為中心的。

  雖然我們被導游小金親切地稱為“紅色網友同志們”,但他對組織紀律性的強調一刻也不放鬆。到達之前,金導就囑咐:不要模仿偉人動作,拍照要拍銅像的全身,不要吸煙,要肅穆。

  廣場上的人群形成方陣,手捧鮮花,逐批上前敬禮。我們團隊是最勢單的一批,迎著前面方陣退下來的人潮。他們自覺地避讓,與我們保持一定距離,從兩旁流動著退去,耳邊碾壓過轟隆隆的腳步聲,滿眼黑灰色,看不清面孔。

  W是團隊中金導最擔心的一個。金導常在“赴朝旅遊溫馨提示”中使用“不要像W先生那樣大聲說話”之類的句型。

  在兩尊高聳的領袖銅像前,W嘀咕了一句:“誰是爸爸?”

  跟團隊中的絕大部分人一樣,W是毛澤東主義者,中共黨員;但同時,他也是基督徒。複雜的身份很讓其他團友困惑。銅像前的問話不是W唯一一次讓團友們緊張汗顔。他在瞻仰烈士壁畫的時候問:楊根思是不是那個燒炭的?旁人答他:那是張思德,在延安。

  合影時,領隊先生掏出烏有之鄉的紅旗,剛欲拉張開來,見金導一擺手,趕緊收了起來。

  關於朝鮮人民對領袖的感情,金導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一次,各國記者來平壤採訪,看到領袖銅像旁有位小姑娘在打掃衛生——她是小學生,利用課餘時間義務勞動,跟這個國家的其他公民一樣。一位韓國(金導的原話是“南朝鮮”)記者上前問她:金日成主席銅像有多重?小姑娘的回答“感動了現場所有的記者”:“金日成主席銅像的重量是把整個朝鮮民族的心臟合起來的重量一樣重。”

  聽到這裡,紅色網友們爆發出掌聲。

  金導說:“金日成主席逝世後,我們朝鮮連續5年水災,朝鮮老百姓的民間傳說是,我們朝鮮人民沒有擁戴好照顧好國家領導人金日成主席,所以天也對金日成主席的逝世悲痛欲絕,天哭得不成樣子。”

  我們的大巴在平壤市內穿行,金導兩次讓大家觀看永生塔,上書朝文“偉大的金日成同志和金正日同志永遠和我們在一起”。1995年7月8日,金日成逝世後,金正日繼位,他從那時起一直穿著的普通舊棉襖被朝鮮人民銘記在心。當他於2011年12月17日,因病逝世在去工廠現場指導的路上時,朝鮮人民把他的名字加入永生塔,跟他的父親在一起。原本只有一尊塑像或一張照片的地方,都變成了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