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血性韓國人”也愛買日貨

http://www.CRNTT.com   2013-05-09 10:33:38  


    
來自日本的半成品、零部件,支持著韓國經濟  
 
   2011年韓國從日本進口683億美元,出口產品的重要部件均從日本進口

  在中國商務部於2012年2月發布的《國別貿易報告》中,2011年韓國對中國、日本和美國的進口額分別為864.3億美元、683億美元和445.7億美元,增長20.8%、6.2%和10.3%,占韓國進口總額的16.5%、13.0%和8.5%。具體來說,韓國從日本進口的,主要是半導體和信息電子類產品和元器件、消費類電子產品、各種機器設備、有色金屬製品和化工製品、大量汽車零部件和相當數量的汽車整車等等。也就是說,韓國主要出口產品輪船、汽車和半導體的重要部件均從日本進口。

  反之,韓國人向日本人出口的,則是各種電子產品和零部件、汽車零部件、機器設備、有色金屬製品和化工製品等。也就是說,韓日貿易具有相當大的“協同性”而不是“互補性”。如果日本暫停對韓國出口,很有可能讓這個亞洲第四大經濟體感受切膚之痛。 

  韓國出口額增加1%,從日本的進口額就相應增加0.96%,對日貿易與韓國經濟命脈僅僅相連

  自1998年韓國與日本高達46.02億美元的貿易逆差至2012年的371億美元,這種趨勢已連續保持了12年。而從日本進口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大幅增加,是韓國近年來對日貿易逆差增加的主要原因。

  韓國對外出口規模越高,出口產品所需要的日產零部件和原材料也就越多,對化工品等原材料以及機械類半成品對日進口依賴度高。根據韓國貿易協會數據顯示,2011年韓國對日貿易逆差達285億美元,比2010年大幅下降20.9%,而同年,韓國對日本的進口規模為682億美元,同比增長6.2%?韓國三星經濟研究院相關分析稱,對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韓日兩國貿易情況進行分析的結果顯示,如果韓國出口額增加1%,那麼韓從日的進口額就相應增加0.96%。
 
抵制日貨不過是情緒宣洩,韓國依舊在“向日本學習”  
   
  因獨島爭議及歷史遺留問題,韓國民眾曾多次反日,但經濟體制源於日本卻無法繞開

  韓國1910年至二戰結束的1945年曾為日本殖民地,從1965年兩國恢復正常邦交至今,儘管雙方在經貿、文化的交流蓬勃發展,但獨島(日本稱“竹島”)爭議及韓國婦女在戰時淪為日軍性奴隸的道歉及賠償問題,依舊是兩國長期以來的外交障礙。2001年、2005年也曾引發數次大規模的民眾“抵制日貨運動”,斷指示威、自焚、跳河自殺等極端反日方式相繼出現。然而,除了韓國國際貿易協會(KITA)的統計數據所顯示的,即便是民眾反日情緒最為激烈的年份,韓國自日本的進口額仍舊逐年增長。殖民歷史為韓國建立了幾乎與日本經濟發展路徑相同的經濟體制、製造業的基礎,以及戰後通過經濟援助等方式的大量賠款。至今,韓國依舊沿用了日本戰前的以出口為目的經濟哲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