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沙盤裡的朝鮮

http://www.CRNTT.com   2013-05-15 11:39:02  


 
  自2006年以來,美韓兩國國防部與軍方一直在考慮利用“預先打擊”手段,在未來可能爆發的朝鮮半島軍事衝突伊始,解除來自朝鮮核裝置在內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威脅。今年3月29日,兩架B-2隱形轟炸機從美國本土密蘇裡州的惠特曼空軍基地起飛,長途奔襲2萬公里,於朝鮮半島西南海岸的某島嶼進行了投彈演習。五角大樓公開表示,這是在向朝鮮展示其“快速與隨意展開精確遠程打擊的能力”。然而,包括羅裡格在內的許多亞太防務與核戰略專家眼中,這一冒險行為並不可取。曾擔任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顧問、華盛頓戰略國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的維克多.車告訴本刊,鑒於朝鮮領導層與人民軍指揮官繼承了蘇聯軍事思想中關於“對於武器最好的保護就是馬上使用”策略,以及由於無法得知朝鮮核武器的具體儲存地點與發射手段,美韓聯軍的任何“斬首行動”只會激發朝鮮提前使用核生化武器,先發制人的打擊,只能意味著全面戰爭的開始。

  2010年5月,前美國駐首爾大使館領事唐納德.格雷格在參議院作證時,坦言美國情報系統對於朝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偵測活動“收獲非常有限”,根據公開信息與五角大樓獲得的情報,僅僅在位於朝鮮西北的慈江道山區,大約有180處軍工或半軍工企業,位於山體內部加固設施中,要對這些目標進行打擊非常困難。

  “朝鮮全境內大約有8236處地下軍事/工業設施,以及547公里長的地下隧道,大部分都被堅固的地下花崗岩層保護,入口為北朝向,以免被美國空軍的各型鑽地炸彈直接命中。”維克多.車告訴我們,美國空軍現役主要裝備的GBU28激光導向鑽地炸彈能侵徹至地下30米左右的目標。然而情報顯示,相當部分的人民軍地下掩體與軍工設施深度已經達到地下約80米,除非利用新近裝備,重達13.6噸的重型MOP鑽地炸彈,或者B-61Mod11型反碉堡戰術核炸彈,才能實現有效摧毀。不僅如此,對於大部分能利用運載發射車實現“機動發射”的“勞動”等型號戰術導彈,美韓聯軍依靠現有偵察與打擊手段,也難以確保對其進行有效的“發現-摧毀”行動。

  迫於無奈,韓國國防部只能著眼於加強本土反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建設:2012年底,韓國國防部宣布成立了反彈道導彈作戰指揮所(AMD-Cell),將與空軍的“愛國者”導彈攔截系統、中央防空管制所(MCRC)實現互聯互通,早期預警雷達為以色列的青鬆B型雷達(GreenPineBlock-B),最大探測距離超過500公里。一旦朝鮮發射戰術導彈,青鬆B型雷達就能自動測算出高度和角度等,“愛國者”導彈PAC-2(射程30多公里)和中程地對空導彈“鐵鷹”-Ⅱ(射程15公里)將基於雷達信息進行攔截。

  “一旦朝鮮決定針對韓國、日本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在現有攔截技術下,哪怕出現幾枚漏網之魚,也會釀成重大災難。”羅裡格說,根據韓國國防部公布的消息,迄今為止,韓國導彈防禦系統的攔截成功率還不超過40%,即便加上美國駐韓愛國者導彈防禦系統以及美國導彈防禦局阿拉斯基監視系統的協助,也難以達到70%的預期目標。而根據蘭德公司戰略分析師布魯斯.本內特在《北朝鮮核威脅的不確定性》報告中的評估,哪怕朝鮮成功地運用手中最小當量(1000噸)的核彈頭攻擊一次,也會對諸如浦山、首爾這樣的韓國人口稠密城市造成超過72萬人的傷亡。

  “從某種意義上說,朝鮮手中的核武器是一把雙刃劍,它始終只能在自身核武庫生存概率和降低攻擊誤判度之間做出兩難選擇。”羅裡格由此說,“同樣,這把雙刃劍增大了美國和韓國的考量難度,因為它們始終無法判斷,平壤願意付出多大代價以保持自身的安全與生存,以及它會將何種程度的軍事挫敗與內部動蕩,視為自己發動核攻擊的最後機會。”(感謝提姆.赫胥黎、特倫斯.羅裡格、維克多.車先生提供的資料與大力幫助)

  原題:金正恩核信心遠超父輩 邀NBA球星訪朝或為娛樂

  來源:2013年05月14日12:47 三聯生活周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