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外匯家當如何管

http://www.CRNTT.com   2013-07-23 07:52:40  


 
  外管局在2012年設立外匯儲備委托貸款辦公室,向市場提供美元流動性(參見本刊2013年第2期封面報道“外儲投資新跑道”),這是新一輪重要探索。外管局在做委托貸款時強調市場化原則。其儲備管理司與“中央外匯業務中心”以“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的方式管理外匯儲備,引入了相對靈活的事業單位編制,也從國際市場聘請了個別專業高管,並在資產配置方面做出了市場化努力。

  但這裡仍存在明顯局限:事業單位並非真正的公司,無法建立現代公司的高效治理結構和嚴格激勵約束機制,在激烈競爭的國際資本市場,終難成為真正的“弄潮兒”。中央外匯業務中心所管理的資產,在人均意義上也嫌過大。國際經驗表明,大型國際投資機構的人均管理資產的跨度約為5億至8億美元。而外管局的外匯儲備管理團隊400人,人均管理資產85億美元,完全可能力有不逮。

  我們認為,國際資本市場已經接受了主權財富基金公司管理模式,中國沒有理由不順勢而為。外匯儲備管理體制的改革,必須下決心從行政管理走向市場化管理,超越部門利益,尊重現實權屬,采納國際經驗,作出全局性設計。以中國外匯資產之龐大,一兩家公司管理難度過大。可考慮在外管局之下,設立數家類似中投的市場主體,賦予其明確的歷史使命,並在投資目標、投資領域、資產屬性等方面有所區分;也可考慮對中投注資,在其下設幾個相對獨立、定位不同的機構,使之彼此競爭。最近,以穩健著稱的挪威主權財富基金分拆出幾大公司,以期強化競爭機制,這一做法值得借鑒。

  這些機構一旦明確是獨立法人,是市場化主體,就應該權責明確,要真正做到誰出資,誰決策,誰負責;誰承擔風險,誰獲得收益,鼓勵機構之間的競爭與合作。更不容忽視的是,應建立一整套可追溯、可問責的長期機制,以規避道德風險。通過進取的改革建立規範的市場化體制,中國的外匯儲備管理才能取得滿意效果,不僅惠及當前,也能為子孫後代留一份穩定增值的資產。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