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房地產調控缺的不是政策而是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3-08-30 08:31:27  


  中評社北京8月30日訊/由發改委、住建部、國土部等部門會同相關行業協會正穩步推進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的制定。儘管日前出現了溫州鬆綁調控等試探政策的情況,但這種嘗試不會蔓延開來。如果一切順利,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將有望於三中全會後對外公布。

  上海商報發表經濟學博士馬濤文章稱,自2003年實施房地產調控以來,面對房價的瘋狂飆升,房地產調控只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無暇從源頭尋求治本之策。以往的調控措施主要集中在限購、限價、限貸等行政手段,只注重從需求上給市場降溫,在擴大供給方面力度不夠,土地和樓盤的有效供給明顯不足。

  文章認為,房地產調控缺的不是政策,而是改革。從歷史看,正是改革不徹底造就了今日房地產市場的怪現狀。作為當年在全國推行分稅制改革的“代價”,土地出讓收入部分歸於地方政府,這就為日後的“土地財政”埋下了伏筆。

  中國長期以來形成的不合理房價不僅僅在於房地產市場的投資投機需求,其根源在於不合理的房地產市鋤制。短期政策頻繁出手,多次運用後調控效果在減弱,並且短期政策需要隨著市場波動而調整,不能長期運行。顯然,僅靠限購、限價、限貸等具有行政色彩的幹預手段,只能“治標不治本”。房地產調控思路需要轉變,必須摒棄以往行政化、短視化的治理思維,要靠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和長期性的政策調整,方可徹底根治中國房地產市場問題。

  建立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是指在完成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全國聯網、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等長效機制的情況下,從土地、金融、財稅等方面進行全面改革。

  文章指出,建立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必須更多運用市場的辦法,以“市場為主手段,輔以政府調節”,保持供求關係總量平穩,以及房價平穩。在中國經濟放緩的背景下,房地產調控應改變以往單純抑制需求的思路,注重從改善供給方面下工夫,做到“雙管齊下”。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