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美國與敘利亞的新仇舊恨

http://www.CRNTT.com   2013-09-09 09:48:03  


  中評社北京9月9日訊/近日,美英等國以巴薩爾政府使用化武為名,積極謀求對敘利亞進行軍事打擊。面對日益緊張的中東局勢,人們不禁要問,敘利亞政府為何與美國交惡,又是怎樣逐步成為美國的“眼中釘”的呢?

舊恨:冷戰時期敘利亞聯蘇反美

  冷戰時期美國在敘利亞扶植親美勢力不成,反讓敘心生怨恨,主動投奔蘇聯懷抱

  中東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一向被西方國家稱為“生命線”,而敘利亞處於中東的心臟地帶,戰略地位不言而喻。二戰結束後,美、蘇、英都看准了這塊肥肉而欲吞之,相互爭奪敘利亞。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艾森豪威爾政府在中東推行“巴格達條約”,以期形成反對蘇聯的軍事包圍圈。敘利亞對“巴格達條約”堅決反對,美國便以軍事作威脅,敘利亞國內民眾示威遊行反美。1956年3月敘利亞、埃及和沙特三國首腦發表了不參加任何國家組織的軍事聯盟的聲明。聲明還強調,三國首腦“決心保障阿拉伯世界(指阿拉伯聯盟,編者注)不受冷戰的毒害,要使阿拉伯世界置於冷戰的各種潮流之外,並且對國際衝突採取一種不偏不倚的政策”,巴格達條約組織“是為犧牲阿拉伯國家利益和願望、並且破壞阿拉伯國家團結而服務的”。

  美英的威脅、恐嚇,反而促使敘利亞投入蘇聯的懷抱。1963年,敘利亞阿拉伯復興社會黨通過軍事政變上台執政,和蘇聯簽署合作協定,從而在美國精心構築的中東防線上打開了一個巨大缺口,被稱為“蘇聯在冷戰期間的得意之筆”。在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前,蘇聯向埃及和敘利亞提供的總計54億美元的軍援中,敘利亞占一多半,為35億美元,同時在敘的蘇聯軍事顧問多達3,500人,為敘頂住以色列的反攻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雙方於1980年簽署並生效了具有同盟性質的《蘇敘友好合作條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