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孫祁祥:經濟改革的同時應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3-09-16 10:24:33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孫祁祥
  中評社北京9月16日訊/從近一段時間各項政策的出台來看,中國經濟改革的步伐正明顯加快。國債期貨的推出、上海自貿區的落地、廣東自貿區的申請...利率市場化正在加速。經濟、金融制度的創新與改革,無疑成為“李克強經濟學”的根本內容。

  經濟改革的同時,還需要哪些配套?經濟轉型的同時,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日前,和訊網等幾家媒體群訪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孫祁祥。

  孫祁祥在接受和訊網訪談時稱,在經濟轉型或者經濟結構調整問題上,一定不能就經濟談經濟,而要從經濟的背後看到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意義和作用,至少要同步推進,才能使得真正中國經濟能夠轉型。

  經濟結構調整要利民、利環境

  在孫祁祥看來,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這個命題包括了三個具有邏輯關係的方面:第一,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的依據是什麼?因為該命題本身所隱含的前提就是目前的這個結構不好,不合理。不然的話為什麼需要轉型呢?那麼,經濟結構好還是不好、合理還是不合理的判斷依據和標準是什麼?這是我們需要討論清楚的問題。第二,經濟結構轉型的目標是什麼?也就是說,我們要從一個什麼樣的經濟結構類型轉向另外一個什麼樣的結構類型?轉型後的經濟結構的特征是什麼?第三,成功轉型的關鍵因素是什麼?只有弄清楚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哪裡,我們才能有的放矢、對症下藥。

  孫祁祥說,判斷一個經濟結構是否合理、或者說是否需要調整、需要轉型可以從短期、中期和長期三個維度來看。短期看供求是否平衡;中期看民眾福祉是否能夠持續地提高;長期看發展是否可持續。從目前的中國來看,大量過剩產業與大量“限令”並存的現象;地區差距、城鄉差距、行業差距、貧富差距持續在擴大的現象、農業基礎薄弱,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的現象等都在表明,我國目前的經濟結構不論是從短期看,中期看還是從長期看,都存在很大問題。因此需要調整,需要轉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