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應如何判斷未來的朝鮮變局?

http://www.CRNTT.com   2013-12-22 09:04:29  


 
  在朝鮮確立的所謂一人獨裁與先軍政治相結合的混合體制下,有能力的獨裁者需要依靠先軍體制,無能力的獨裁者則淪為傀儡,為先軍體制所駕馭。軍隊要麼是一人(獨裁者)的私家衛隊,要麼是若干軍頭組成的集團的護衛工具。因此,無論是哪種情況,朝鮮的先軍政治體制都絕無自我改弦更張的可能,必然要把軍隊(人)的利益凌駕於國家和民眾利益之上,反對任何可能影響和削弱其利益的內外政策。

  在本質上,先軍政治體制與改革開放政策相對立而難以共存。2013年3月30日,朝鮮政府發表特別聲明宣稱“沒有先軍朝鮮的星球是不會存在的”。1979年後的中國經驗表明,改革開放要求把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更為需要和倚重的是經濟和社會建設人才,並把有限資源調配到經濟和社會發展領域,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進行百萬大裁軍的原因。因此,有媒體稱張成澤因其主導的經濟政策不見容於朝鮮軍方而遭清洗,看樣子並非空穴來風。

  在先軍政治體制下,不但朝鮮的改革開放已無可能,擁核的道路也是難以逆轉。2012年6月,朝鮮通過憲法《修訂案》,將有核地位寫入憲法。2013年3月,朝鮮政府再次明誓:先軍朝鮮在,核武器在,先軍朝鮮不在,整個地球也就沒有存在價值。朝鮮的先軍政治邏輯已經站在了整個人類文明的對立面。對中國來說,要通過“六方會談”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可謂是遙遙無期,難見希望。

  近年來,呼籲政府放棄朝鮮的聲音在中國國內屢有所聞。自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對朝鮮的政策和態度也已然有了變化。從穩定大局的角度看,中國是否需要放棄朝鮮固然需要謹慎而為,但一個未雨綢繆的對朝新政策,的確需要放在服務於構建新型大國關係和有所作為的中國大國外交戰略的棋盤上而仔細謀劃了。

  作者是中國獨立評論人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