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推進城鎮化 中國經濟“綱舉目張”

http://www.CRNTT.com   2013-12-22 09:32:34  


 
  另一方面,城鄉結構扭曲屬於大結構的扭曲,不從根本上解決大結構扭曲的矛盾,不僅會使工業生產由於過剩矛盾難以繼續發展,也嚴重阻礙著農業與服務業的發展步伐。

  從農業看,大量農民工雖然已經進城打工,但是仍長期保留著對家鄉土地的經營權,使中國的耕地不能實現集中經營,即便已經出現了大量的“空村”,即便已經造成了上千萬畝土地的拋荒,仍不能實現土地集中。農業現代化的基本標誌是實現農業機械化,土地長期歸小農戶所有而不能集中,就是中國農業走向現代化的最大阻礙。近年來,由於出現了“民工荒”,學界在熱烈討論所謂“劉易斯轉折點”的問題,但是如果看到美國僅以200多萬農業勞動力就養活了3億美國人,還出口了占世界出口量60%的粗糧,而中國直到2012年卻仍然有2.58億勞動力在從事農業生產,就可以知道,中國的勞動力短缺,只是被農業勞動生產率低下所掩蓋的一個假象。只要在土地規模經營基礎上實現了中國的農業機械化,就會有超過兩億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所以,通過大規模的城鎮化使8億農民進城,從而徹底脫離與農村土地的關係,是使中國農業最終走向現代化的必須條件,並且也只有建立了現代農業,中國才能是一個現代化的國家。

  從服務業看,大量低收入農村人口的長期存在,是壓低服務業增長空間的最大因素,因為組成現代服務業的許多商業機構,都不可能在分散的農村發展,進城打工的農民,由於在城市沒有家,也不可能產生像城市人那樣的服務業需求,所以儘管目前城鄉居民的消費差距已經高達3倍以上,而像交通通信和文教娛樂的城鄉消費差距,更高達4-5倍,並且使中國與同等人均收入國家的服務產業比重相比,要低15-20個百分點。所以,也只有使大量農民工攜家帶口進城,轉換成市民身份,才會有服務業的巨大增長空間,才能使中國服務產業的比重與中國的人均收入水平相匹配。

  文章指出,未來20年城鎮化是個“綱”,抓住這個“綱”,才能做到“綱舉目張”,使中國的三次產業格局徹底擺脫大結構扭曲的矛盾,獲得充足的發展空間。中國的改革也好,開放也好,各種發展戰略的制定也好,只有圍繞這個“綱”來設計和實施,才會見到顯著效果。

  按照新千年前十年的情況計算,中國經濟保持年均9%的增長速度,需要每年新增8萬億元左右的新需求,大體是出口和消費各2萬億元,投資新增4萬億元。新千年以來,中國新增真實城市人口約1億人,同期新增的城鎮投資約50萬億元,大體上是每新增1個城市人口,會吸納50萬元投資。如果未來20年中國新增城市人口達到8億人,所能產生的投資需求就是400萬億元,年均20萬億元,這已經大大超過了“保9”所需的社會總需求年均增長額。如果把服務產業的發展空間拓展到占經濟總產出的60%,也可以在未來20年提供每年約1個百分點的增長率,這就是結構轉換能提高經濟增長率的道理。由此而言,所謂中國經濟將轉入“中速增長”甚至“低速增長”的那些預言,根本是站不住腳的。由於城鎮化把大量農村人口吸納到城市,使中國農業得以完成現代化改造,可以新增數以億計的新增非農勞動力,所謂中國經濟將喪失國際比較優勢的預言,也都早晚會讓人們覺得不值一駁。而中國將長達半個世紀的持續高增長,在完成城鎮化的凱歌中,才會被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