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從安倍拜“鬼”後看日本的輿論誘導與外交

http://www.CRNTT.com   2014-01-20 10:08:37  


可以想見,在新的一年裡,熱衷於鼓吹“中國威脅論”和拉攏東南亞各國乃至韓國、意圖圍堵中國的政策,仍將是東京外交與安倍戰略的一大重點。
  中評社北京1月20日訊/學者卓南生今天撰文《安倍參拜“軍神”後看日本的輿論誘導與外交》分析指出,回顧安倍上台一年多以來的政策,不難發現東京試圖奉行的“政經分離”原則,不僅體現在與歷史觀密不可分的“靖國”問題上,也公然流露於其外交與安保政策上。

  針對安倍參拜後日本國內部分媒體呈現的一些“批判聲”,也許有人會將之視為日本“和平力量依然未衰”的佐證,或者因此而掉以輕心,以為安倍之言行仍然停留於上世紀80年代以前的所謂“一小撮”右翼的範疇。

  但仔細觀察,就會知道不滿和批判安倍倒行逆施言行的日人固然有之,卻已今非昔比。特別是對於日本某些主流媒體事後一次性發出的一些“雜音”,如果認真分析,就會發現其重點與其說是在批判安倍的歷史觀,不如說是在擔憂此舉對日本外交與經濟可能帶來的影響。它與亞洲各國人民對日本走向的擔憂未必是一回事。

  與此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部分主流媒體在安倍參拜後發出的各種“雜音”,還含有發揮日本式輿論誘導、“發洩悶氣”的功能作用。但事實上,在雜亂的喧鬧聲中,安倍已經順利地翻過其美化“軍神”的重要一頁。

  也許,與此相似的最明顯的例子是,日本各界(特別是首當其衝的新聞與教育界)在《特定秘密保護法》通過之後,曾開展簽名運動,發表抗議聲明和集會遊行,一部分主流媒體也相應地撥出重要版面,反映“雜音”,予人安倍備受輿論“孤立”的印象。對此,不少有識之士提出如下的質疑:如此批判“惡法”的聲音為何不是刊於該法案通過之前,而是在該法案通過之後?

  一言以蔽之,日本某些主流媒體慣用的“洩氣法”,是也。畢竟,廟會結束之後的嘈雜聲或怒喊聲,已無濟於大事。日本式輿論誘導的妙處,就在這裡。這是人們此刻在引述安倍參拜後日本“總保守化”體制下輿論界的反應時,不宜一廂情願地過度解讀和應該加以留意之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