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馬文化由“政治”到“審美”的流變

http://www.CRNTT.com   2014-02-02 09:58:13  


  中評社北京2月2日訊/中國人對馬,似乎總有著對其他動物不一樣的情感。早在遠古, 馬就作為佐神之物存在。隨著馬與人類生活、軍事等社會實踐的密切相聯, 人們愛馬的意識向著神化馬的趨向發展。馬所洋溢的類似龍那樣意氣風發蓬勃詢上的陽剛之氣,有效地彌補了古人對龍企盼的缺憾,馬遂成了龍在現實感知領域中的替代物。而當社會中文學創作發展途中,馬的形象又給文人騷客無窮的靈感,從先秦到清代,無數詩篇中留下了“馬”矯健的身姿;而在文學之外,馬的形象也躍然“紙下”奔入“尋常百姓家”,馬形器物逐漸成為王公貴族以及文人雅士家中常見的擺件,而在後世出土的眾多文物中,馬形雕塑也比比皆是。從帝王傳說到尋常人家,從政治到審美,馬的形象在文化領域經歷了歷史諸多變遷……

  龍馬圖騰喻王權——馬是龍的替代品古人認為馬有預示天意的本領, 早在遠古, 馬就作為佐神之物存在了。在傳說中馬有佐神的功用, 一方面人們認為馬是神聖、聰明的動物,具有神性, 並崇拜馬神; 另一方面, 隨著馬與人類生產、生活、軍事等社會實踐的密切相聯, 馬的重要性越來越被人們發現, 人們愛馬、好馬的意識向著神化馬的趨向發展, 並出現拜馬神的活動。周朝起就有以四時祭馬祖的儀式, 古人由原始的祖先崇拜推及到馬神, 將祖先崇拜與動物崇拜相融合, 馬逐漸有了神性化的趨向。後來人們在馬的形象中找到想象中龍的形象,《呂氏春秋-本味》曰:“馬之美者, 青龍之匹, 遺風之乘。”人們覺得對馬這種既作用巨大又通靈性的愛畜, 惟有用天上的神龍與之媲美。

  “龍”在古人心目中素來是天上飛升之物,其具有駕雲布雨、控制水域的神功。但對多數文人說,龍畢竟是遠離日常生活的想象之物。古人龍祟拜的執著,重要原因之一是其在習見習感的馬身上發生並不斷重溫一種認同效應。馬文化與龍文化相結合產生了龍馬形象, 後世就有“飛而在天則為龍, 行而在地則為馬”之說,龍與馬的結合更增加了馬的神秘性, 馬逐漸從一般的佐神之物上升到神的地位。在古代天人感應理論中, 古人認為人有德天會給予回應, 天駒神馬往往作為神使,代表神向人間預示福瑞,“伏羲氏有天下,龍馬負圖出於河”(《禮記-禮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