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東亞會走向一場“准冷戰”嗎?

http://www.CRNTT.com   2014-02-04 10:03:58  


 
  不過,也早有人提出,隨著中國的崛起、日本的滯長和美國的相對衰落,東亞即將面臨一個無政府狀態,各種衝突會浮上台面,戰爭的威脅不可避免。持這樣觀點的大都是美國的現實主義者,或者受現實主義影響的學者和政策研究者。他們喜歡把東亞和一戰前的歐洲作比較。因為一戰前的歐洲也曾經面臨類似的情形,經濟區域化和全球化以及貿易大幅度的增加,都沒有限制得了各國間的戰略競爭和爭霸的努力,最終導致了戰爭的爆發。

  中日之間的持續緊張關係,會不會導致東亞地區的冷戰?在很大程度上,東亞格局仍然是冷戰的延續。二戰結束後,美國和蘇聯之間陷入冷戰,此後的東亞秩序便是美蘇冷戰的產物。東亞一分為二,即美國體系和蘇聯體系。這對中日關係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儘管美國對日本進行占領,但為了對付屬於共產主義陣營的中國,美國對日本政策多有妥協,例如保留了天皇體制、沒有徹底清算發動和支持發動戰爭的日本右派,戰爭犯罪者在冷戰情形下又粉飾登場,成為可以決定國策的政治人物等。美國為了自己在遠東的的長遠利益,過於自私,並沒有在任何意義上考量到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的利益。

  這就產生了兩個重大問題。第一,儘管中國是二戰的戰勝國,但和日本的戰爭賬並沒有清算。第二,儘管日本是戰敗國,但因為屬於美國同盟,有美國的原諒和庇護,日本並不需要清算自己的戰爭賬。一些問題例如靖國神社、慰安婦等,如果當時清算是很容易的,延續到現在成為大問題。這和二戰後的德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德國對歷史問題的清算,不僅是出於德國一些政治家的智慧和遠見,更重要的是出於外在的壓力,即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猶太人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同時,因為美日聯盟的形成,美國能夠對日本進行有效控制,這使得日本實際上是一個“准主權”國家,在很多方面,其國際戰略受制於美國。整個冷戰期間,日本在美國核保護傘的保護下,經濟快速成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過,在國際層面,經濟上強大的日本一直受制於美國,從來沒有、也不知道如何作為一個正常國家的行為。

  日本的戰爭問題一直在美國的“默許”下存留下來。針對戰爭問題,日本社會,尤其是靠左的政治人物和學術思想界有些反思,但這種反思基本上並沒有觸及精英面。日本的政治精英,尤其是靠右的政治人物仍然承繼著“大東亞共榮圈”的“道德優越感”,並不承認是中國等亞洲國家打敗了日本,甚至不承認日本戰敗,他們只承認美國的兩顆原子彈“終止”了戰爭。另一方面,受日本侵略的亞洲國家對日本的侵略這一事實也沒有一致的看法,對日本的態度並不一樣。中韓比較一致,因為受害最深,並且兩國是日本的鄰居,和日本有領土等方面的糾紛。另外一些國家則不太一樣,尤其是那些在冷戰期間和日本、美國等同屬西方陣營的國家。它們因為反共產主義陣營,有意或者無意地淡化了日本侵略歷史。此外,作為亞洲第一個成功實現現代化的國家,日本在經濟成長之後,也對一些亞洲國家提供了諸多經濟上的援助,使得日本在亞洲仍然有相當的外交空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