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烏克蘭民主的國家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14-02-25 10:04:48  


1月25日,在烏克蘭首都基輔,反政府示威者向警察投擲燃燒瓶。
  中評社北京2月25日訊/“烏克蘭民主危機的背後是國家的裂變,沒有國家制度基礎的民主終歸是如油浮水,難以穩定。烏克蘭的危機也遠遠超越了向東還是向西的外交抉擇,而是如何在大眾民主時代構建一個穩定的國家,而不是在街頭政治與寡頭政治之間逡巡游蕩。”學者孫興傑評論《烏克蘭民主的國家危機》如是說。
 
   2月21日,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與反對派領袖達成了妥協,幾個小時之後,他卻在逃亡的路上了。烏克蘭議會在幾個小時內完成了一次權力更迭的“革命”:前總理季莫申科被釋放並宣布將參加總統大選,亞努科維奇被解職;新的臨時政府已經運轉,新議長圖爾奇諾夫協調組建聯合政府。一場持續三個月的民主革命似乎取得了成功,但是烏克蘭東南部的幾個州隨時會宣布自治,在民主勝利的背後卻是國家的失敗。

  烏克蘭民主危機的背後是國家的裂變,沒有國家制度基礎的民主終歸是如油浮水,難以穩定。烏克蘭的危機也遠遠超越了向東還是向西的外交抉擇,而是如何在大眾民主時代構建一個穩定的國家,而不是在街頭政治與寡頭政治之間逡巡游蕩。

  去年11月21日,烏克蘭政府拒絕與歐盟簽訂聯繫國協定,亞努科維奇轉身接受了普京150億美元的援助,強烈要求入歐的烏克蘭人進入首都基輔示威遊行。表面來看,這不過是外交選擇引起的抗議活動,但是實質卻是國家認同的危機;西烏克蘭人入歐心切,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歐洲大家庭的一員;而東烏克蘭還堅持與俄羅斯保持密切合作,加入普京倡導的歐亞聯盟。西烏克蘭人對歐洲的認同可能要超過對烏克蘭這個國家的認同,值得關注的是,烏克蘭西南部的利沃夫州在2月19日宣布“自治”,言下之意,如果不能加入歐盟,那就從烏克蘭分裂出來。同樣,2004年烏克蘭東部的頓涅茨克也提出“自治”的要求,而亞努科維奇在逃遁之前也表示不會離開烏克蘭,但東南部比較安全,因為那是他的大本營。由此可見,烏克蘭的危機不僅是誰來當總統的問題,而是烏克蘭是什麼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