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連勝文開始修補與馬英九的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14-02-26 09:18:16  


 
  其實,連勝文自己也已在悄悄地“修正”其“反馬大將”的形象,而是將這面大旗轉移給了台北市長任期即將屆滿,但仍未獲得層峰讓他更上層樓“關愛眼神”,因而有點焦躁的郝龍斌的手中。實際上,從連勝文的輔選團隊中,邀請“馬家軍”重要成員,前台北市政府副市長,現任台灣高鐵公司董事長歐晉德,作其顧問團總團長,除了是要借助歐晉德豐富的市政管理實踐經驗,以應對柯文哲“紙上談兵”式且盡是公園有鴿子、鯉魚;公共廁所有衛生紙;公車不用查車票之類膚淺瑣碎訴求之外,就是要藉此修補與馬英九的關係。

  實際上,連勝文的情況與柯文哲完全不同。柯文哲並不是民進黨員,也拒絕加入民進黨,但卻希望能獲得民進黨提名,並得到民進黨在組織和經費方面的支持。正因為他明知民進黨在台北市的基本盤遠不如國民黨,而他所掀起的“柯文哲現象”也折射了台北市民厭惡藍綠政黨惡鬥的現實,因而才有“本錢”批評民進黨主席及其他重要人物。但連勝文卻不但是國民黨員,而且還是國民黨中央委員,其父親連戰更是國民黨榮譽主席,因而這就決定了他本人必須爭取國民黨提名參選。因此,他儘管不滿以至是不屑馬英九,但因為要代表國民黨出戰台北市長選舉,就得尊重和服從作為黨主席的馬英九。在黨內參選時是如此,在正式選舉時更是如此。畢竟,無論是在黨內還是在台北市的泛藍選民中,還有不少人是“挺馬”的。為爭取佔有選票的最大化,不能惹得他們不高興。何況,在初選勝出並正式代表國民黨出戰後,即使自家財源充足,不準備向黨中央伸手要選舉經費,但還需要國民黨的組織支持。因此,連勝文僅是以此接受訪問方式尋求與馬英九的和解,仍不足夠。還應以其他的方式,力求真正修補裂痕。當然,要做得天衣無縫,不要流於俗氣。

  但也有人對此持不同看法,認為連勝文之所以能在國民黨內享有領先群雄的高民調,正是來自他敢於砲打黨中央。如果連勝力最後基於參選的考量,由先前的“批馬”轉為“尊馬”甚至“捧馬”,而在台灣民心思變,“反馬”、“批馬”已成為台灣主流民意之際,連勝文反而選擇向馬英九靠攏、台北市民的選票也就投不下去了。

  更有人認為,即使是連勝文“轉”,但已經對連勝文產生“疑人偷斧”效應的“馬金體制”,仍然是不予承認。實際上,就有人指出,連勝文選擇圓環作為宣佈參選台北市長記者會的場地,可能會無意間犯了馬英九的大忌,踩中了馬英九的“痛腳”。實際上,“圓環改造”政策失敗是馬英九八年市長任內“心中的痛”;而當年馬英九爭取連任市長時的口號之一也是“西區軸線翻轉”,但正是在馬英九的市長任內,西區與東區的發展差距越來越大。連勝文在宣佈參選記者會上說是要“西區復興,進而促成東西雙核心的目標”,聽在“馬家軍”的耳中,這豈非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