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怎樣化餘額寶危機為契機

http://www.CRNTT.com   2014-03-12 08:30:25  


  中評社北京3月12日訊/最近,圍繞餘額寶引發了激烈的爭論。先是,有央視評論員發文呼籲取締餘額寶,稱因其推高了整體經濟的成本。接著爭論形成了兩個陣營:一方可稱為加強監管控制風險派,另一方是力挺創新派。

  對於這個爭論,央行行長周小川表態說“餘額寶等金融產品肯定不會取締”,但呼籲對金融創新加強監管的聲音並未因此停止。

  第一財經日報發表特約主筆張庭賓文章表示,要討論清楚餘額寶的現實影響和未來的合理監管,首先大家都要心平氣和下來,沒必要上來就做定性判斷,需要更加理性地進行多層面分析。

  從創新的角度而言,餘額寶的融資模式是創新的,存入和取出只需客戶點兩下手機屏幕,這比傳統的金融融資成本(高樓大廈黃金地段、大量服務人員和廣告費)大大降低了。但它的盈利模式沒有什麼創新,與餘額寶對接的天弘基金“增利寶”貨幣基金,其主要收益來自於持有的國債、中央銀行票據、銀行定期存單、政府短期債券、企業債券、同業存款等利息收入。

  文章分析,從餘額寶的利益分配角度看,收益方如下:1.餘額寶的投資方受益最大,從原來活期存款的0.35%一下子提高到了6%左右;2.阿里巴巴的無風險固定收益;3.天弘基金是有風險的收益。

  那麼受損方呢?首先是整個傳統金融體系,使得整個融資成本一下子從2%~3%驟升到6%~7%(在餘額寶收益率上+1%左右)。這對傳統金融體系的衝擊比利率市場化更加嚴重。此前美國、中國香港等地的利率市場化都曾導致了大量金融和貸款機構倒閉。那時,金融機構雖因競爭對大存款戶提高了利息,但可以從小資金戶低息存款中找回一些利潤補償,整體利率水平上升有限。但現在由於餘額寶的出現,即使100元的存款戶,它也可以享受貨幣基金的收益,而這個收益甚至高過傳統銀行大筆資金的收益(因為傳統銀行的成本更高)。

  如此一來,傳統金融系統面臨困境,它們面臨三種選擇:A.任由資金流入餘額寶類的貨幣基金;B.在6%~7%的融資成本上再能賺到更多利潤;C.放棄或收縮經營。

  希望B成為現實,但這基本不可能。在當今中國市場已經充分競爭、經濟探大底、經濟結構調整的背景下,絕大多數中小企業利潤有限。那麼,在現實中,A和C就成為難免的結果。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