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三期叠加”之下宏觀政策微調為主

http://www.CRNTT.com   2014-03-27 07:55:36  


  中評社北京3月27日訊/當前中國經濟處在“三期叠加”(結構調整陣痛期、經濟增速換擋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階段,宏觀調控模式將不同於以往。政府不會片面追求GDP增長,而是考慮充分就業、環保、結構調整、防控金融風險等多方面因素。預計只要經濟尚未顯露系統性風險,政府就不會採取大力度的貨幣放鬆,宏觀逆周期操作將主要依賴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僅限於微調。

  四因素導致經濟遇冷

  證券時報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分析師趙揚文章分析,1至2月份工業增加值、投資、零售、出口等主要經濟數據走勢較弱,明顯低於預期。同時信貸、社會融資和財政的擴張力度也不強,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主要有四大因素導致了總需求遇冷。

  首先,調結構抑制短期總需求擴張。部分改革舉措短期抑制內需。具體看,今年調結構的重點包括推進行政體制、財稅、金融領域的改革、治理產能過剩等大多不利於短期的內需,尤其是投資需求的增長。以反腐、監督和放權為代表的行政改革短期內抑制政府消費和投資;治理產能過剩和空氣污染,短期內抑制重工業生產和投資。

  其次,防控金融風險對投資的負面影響。過去十年貨幣信用大幅擴張,負債大幅上升後,進一步提高杠杆率的空間變小,甚至有去杠杆壓力;同時,為了防控金融風險,貨幣政策的放鬆受到限制。去年下半年以來的利率明顯上升對投資的抑製作用已經開始顯現,尤其反映在1至2月份的製造業投資和房地產新開工增速回落。雖然近期短期利率降幅明顯,但有兩個因素使得對降低融資成本影響有限: 一是利率市場化和匯率雙向波動的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風險溢價。二是利率的下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需求疲弱。

  第三,外需受抑制。過去兩年人民幣有效匯率大幅升值對出口的不利影響顯現,當前人民幣有所貶值但幅度有限,預計出口將繼續承壓。

  第四,財政政策的積極性不夠。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