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2014年台中市長選舉初步觀察

http://www.CRNTT.com   2014-04-11 09:39:00  


 
  其二,在選民結構上,即便有“藍消綠長”之勢,目前國民黨仍略占優勢。除1997年因國民黨分裂,而由民進黨參選人廖永來、張溫鷹當選外,原台中縣與台中市一直是由國民黨執政。即使是1997年,原台中縣藍營選票加起來也比綠營多10%左右,原台中市則平分秋色。綜合2001年、2005年縣市長選舉及2008年、2012年“總統”選舉的投票結果,藍營在大台中市的選票應比綠營多10%以上。2010年首次合併後的台中市長選舉,胡志強僅比蘇嘉全得票多出2.24%,一方面由於社會氛圍對胡志強不利,包括馬當局執政滿意度不高、胡志強已任9年缺乏新鮮感等,導致中間及淺藍選票流失,另一方面,也跟原台中縣派系整合不佳有很大關係。此次選舉的外部氛圍與2010年選舉時相比,對胡志強更為不利,可以預見泛藍選票會有些許流失,例如《聯合報》民調顯示,綠營支持者中9成挺林,而藍營支持者中僅5成8挺胡。但藍營派系及政黨基礎仍在,藍營選民經選舉動員後就會各自歸隊,選民結構應能維持“藍大於綠”的基本形勢。

   其三,在內部整合上,胡志強、林佳龍都面臨挑戰,但林佳龍困難更大。藍營方面,胡志強亟需整合地方派系。原台中縣是農業大縣,地方派系通過農會、漁會、農村信用合作社等基層組織有效維持著勢力範圍,其中最大的兩個派系紅派與黑派都與國民黨關係密切。原台中市,雖然現代化程度較高、人口流動性大,地方派系通過信用合作社、銀行、公司等組織形式仍存有一定實力,較有影響力的如張派、賴派、廖派,也屬國民黨陣營。縣市合併後的台中市,原台中市地方派系勢微,仍是紅、黑兩派主導地方勢力,目前占據了台中市議會的大部分藍營席次。2010年台中市長選舉時,國民黨在原台中縣未能有效整合各派系,特別是紅派對胡志強參選一直有所不滿,導致選戰出現“表面動員、實際不動”的局面。最終,胡志強在原台中縣輸給對手1萬多票,靠原台中市的優勢才得以“慘勝”。此次選舉,具有張派、黑派背景的“立委”蔡錦隆與紀國棟都與胡志強“死磕”到黨內初選民調,媒體還傳言紅派大老、前“內政部長”廖了以因胡志強參選而棄選,顯然胡志強此次派系整合的難度不會減輕。若胡志強不能有效整合各派系,將嚴重影響藍營戰鬥力。

  綠營方面,林佳龍主要面臨民進黨最大派系“新潮流系”(下簡稱新系)掣肘的危險。林佳龍在台中市的活動範圍以原台中市為主,從其長期的選舉造勢活動可看出其與地方社團關係深厚,深得台灣四大社團獅子會、同濟會、扶輪社及青商社支持。但原台中縣綠營勢力由新系主導,包括新系元老利錦祥、邱太三、廖以來都在地方經營多年,2008年及2012年“大選”時都是由利錦祥任競選總幹事替綠營在大台中市操盤。熟悉民進黨內生態的前扁辦主任陳淞山還指出,目前台中市綠營議員有一半隸屬新系。而林佳龍在2006年、2007年擔任民進黨秘書長期間,曾主導解散派系、打倒“十一寇”等清算新系的運動,使新系元氣大傷,從此與新系勢成水火。此次林佳龍黨內初選出線後,也未對新系示好、安撫,反而任命新系“叛將”方昇茂為競選總幹事。並且,若林佳龍當選台中市長,其功勞將超過隸屬新系的高雄市長陳菊、台南市長賴清德,對新系意圖主導民進黨、甚至未來發展都會構成巨大威脅。因此,新系絕不會願意支持林佳龍。以林佳龍“素來的孤傲性格”,綠營在台中市整合難上加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