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警惕經濟的金融過度化現象

http://www.CRNTT.com   2014-04-15 08:47:10  


 
  從效果指標看,金融業擠壓實體經濟的現象明顯。由於有效配置經濟資源的能力不高,金融市場將金融資源大量配置到產出效率較低的基礎設施及房地產領域。中國大部分的金融資源進入到傳統的行業和產業,進入到大中型企業中,而長期以來由於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原因,小微企業、“三農”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薄弱環節及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與金融服務水平一直不高,嚴重制約著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樣本調查發現,目前農村金融領域、小微企業領域的融資成本在12%~15%,遠遠高於社會平均融資成本。巨額的利潤回報吸引著全國各行各業的上市公司、民間資本一哄而上,投資設立自己的民營銀行等金融機構,從事實業投資的意願降低。

  利用市場的力量推進中國金融改革

  文章指出,與國外相比,中國經濟中金融過度化的現象還不突出,但對於中國經濟中已出現的金融過度現象,應引起高度關注。這種關注不僅源於對中國金融業快速發展的擔憂,更源於對有效配置資源能力的擔憂,源於對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支持不足的擔憂。出路何在?我們給出幾點政策建議:

  一是盤活存量市場,釋放積蓄在金融業的風險。當前看來,資產證券化和信貸資產轉讓是一條較好的思路。要擴大資產證券化的規模,進一步創造條件適當降低銀行信貸與GDP的比重。同時,要對當前金融業風險的關鍵領域進行監管治理和自我管理改革,真正建立起金融機構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穩健經營機制,防止金融機構超出自身能力和國民經濟發展要求的過快擴張,防止不科學的激勵機制產生金融業的過度風險。對於金融業同業業務和理財業務等當前金融風險的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要進一步明確金融監管部門的職責分工,進一步明確相關的業務規則和工作流程,嚴格控制銀行業表外資產的過度擴張,防止同類型業務在不同金融市場間的監管套利,切實防範風險的傳遞、積聚和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發生。

  二是發揮民間資本的力量,通過結構化改革完善多層次金融體系。要解決中國金融過度發展與部分金融供給不足並存的矛盾,提高金融配置資源效率,核心問題在於要放開市場的力量。必須看到,多方面的金融需求,需要多層次的金融服務供給。在嚴格金融監管的前提下,讓各層次金融市場的力量充分發揮作用,鼓勵各種類型的資本參與金融體系的改革,通過適度放開市場准入、建立金融機構退出機制和存款保險機制,提高政府的金融服務能力等改革措施,充分釋放改革的紅利。

  三是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債券市場,通過完善公共財政約束確保金融穩定。國債市場的完善和地方政府債券市場的出現和發展,不僅有助於形成真正基於市場供求關係的金融收益率曲線,極大提升金融配置資源的效率,而且將會為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公共財政約束機構改革提供基礎性保障。當前重要的工作,除了建立與完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外,一項迫切的工作就是加強包括地方政府債務在內的公共財政約束機制,積極探索發展地方政府債券市場,積極緩釋當前地方政府公共財政風險,防止財政風險轉化為金融風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