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裝備到了走出去的時候

http://www.CRNTT.com   2014-04-16 08:42:09  


  中評社北京4月16日訊/習近平主席訪歐,在多個誠力推中國裝備“走出去”,明確要在核電等領域打造“旗艦項目”。此前兩會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李克強總理更是當起了中國裝備的“推銷員”,表示“建高鐵、核電,在同等質量下,用中國的裝備可能是建設最快、成本最低的了。”

  人民日報發表記者白天亮述評文章表示,國家領導人的大力推薦,釋放出明確信號中國裝備到了走出去的時候了!

  中國裝備的確具備了走出去的實力。很長一段時間裡,提起重大裝備,人們立刻想到“傻大黑粗”。從上世紀90年代末至本世紀初,許多國家“一五”時期就已確立的裝備項目陷入困境,不僅拿不出值得驕傲的產品,甚至連年虧損、職工工資都發不出來。一度有人認為,中國重大裝備業沒希望了,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如幹脆買國外的裝備。好在中國裝備一路堅守,經歷改革陣痛,終於有所收獲。如今,裝備製造業產值規模已突破20萬億元,占全球比重超過1/3,穩居世界首位。值得一提的還有,高端裝備製造業占比正不斷提升。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百萬千瓦級水電機組等一大批重大技術裝備研製已在市場上得到應用,高鐵、4G通信在全球擁有了相當高的知名度。中國裝備走出去,完全有底氣。

  文章認為,中國裝備走出去,發展的空間會更大。近年來,“產能過剩”困擾著裝備製造業。過剩的不單是落後產能,部分技術水平較高的產能以及新興產業也出現了這種狀況。不少裝備製造企業深深苦惱:技術先進、性價比高,怎麼就找不到市場呢?要看到,中國的一些裝備製造項目,在總體設計和布局時,著眼的就不僅僅是國內市場,而是希望能在全球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當國內市場出現一定程度的飽和,企業走出去既能轉移消化一部分產能、獲得新的市場,也可以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提升自己,向著產品高級化和高附加值化發展。如光伏、核電裝備等產業,中國技術水平不差,許多國家有這方面的需求,走出去完全可以“共贏”。

  中國裝備到了全面走出去的時候,就看企業能不能抓?會。正如李克強總理在記者會上強調的那句:“向中國企業轉達一句話:你們可是要盡力啊!我們對中國裝備質量做了承諾,可不要讓這個承諾落空。”

  文章指出,中國裝備的總體實力無需置疑,但要在走出去的同時走得好,還需強身健體、練好內功。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