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距‘亞洲領袖’有多遠?

http://www.CRNTT.com   2014-05-28 09:48:08  


 
  這些年來不時受到炒作的所謂“中國模式”,其實除了發展經濟和民生的觀念還算與時俱進外,其他的先進因素鮮寡,即使在國際上受到某些青睞和讚賞,也更多被看作是一種發展過渡型模式,而非長治久安的遠期規劃。

  具體說來,“中國模式”在意識形態、國家治理方式,及公民文化範式上嚴重缺乏時代魅力與召喚,也因此形成了中國發展的硬傷,使得中國難以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領袖。

  在意識形態方面,除了中國官方自己說自己好,不斷敦促加強自信以外,在國際舞台和人心向背方面幾乎無人喝彩。不錯,今日中國似乎滿足於好自為之,已不再輸出自己的意識形態,但也不要忘了,好的意識形態作為軟實力的一部分,自然會得到輸出,這是不以某些人意志為轉移的時代潮流。中國的意識形態輸出不了,多少是因為已經沒有了市場和魅力的緣故。

  在國家治理方式方面,中國式的“以黨治國,高度集權,官重民輕”,似乎很難與現代化的“以法治國,民主自由,公平正義”分庭抗禮,就更不用說獨辟蹊徑了。中國官方一旦大規模深入反腐敗,連自己都覺得觸目驚心,自信難再。為什麼呢?因為現行的國家治理方式和體制,本身就有大面積滋生腐敗的特殊溫床,這樣的腐敗到底應該如何有效根治呢?

  在公民文化範式上,有一種現象非常有趣且充滿反諷。在中國官方宣傳層面,美國可以是霸權主義,敵對勢力,虛偽民主;但在中國大眾文化層次,不難發現美國教育,美國社會運作,美國電視、電影、科技產品,以至於美國英語,都是魅力持久,長盛不衰。有人可能指責這是崇洋媚外,但卻沒有注意到,同屬於“洋”和“外”,普通中國人為什麼不選擇朝鮮、古巴甚至沙特阿拉伯去追崇,卻對美國情有獨鐘呢?這並不是說中國人想變成美國人,但中國人確實希望像美國人那樣自由自主地生活發展,就是這樣簡單卻又顯著的一個文化意向。

  在21世紀,中國理所當然地應當擔負起更大更多的發展與安全責任,早日實現自己在亞洲以至全球的領導地位,而不是今天內部虛弱紊亂,明天外部虎落平陽,難以擺脫二三流國家的命運。

  作者是在美國的國際文化戰略研究與咨詢專家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