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勿讓行政權力配置資源阻撓城鎮化進程

http://www.CRNTT.com   2014-06-19 08:54:47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 鄭風田
  中評社北京6月19日訊/當今的城鎮化建設,像是一輛快速奔跑的列車,承載著全體人民的希望。雖然改革開放30多年來,城鎮化建設取得了較大成就,但仍然存在諸如資源配置不均衡、“大城市病”日益凸顯、城鄉差距難以縮小等問題。造成這一系列問題的根源是什麼?又該如何解決?就此,中國經濟時報專訪了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文章內容如下:

  地區差異亟待縮小

  問:你認為,中國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諸如資源配置不均衡、大城市病日益凸顯、城鄉差距難以縮小等現象反映出哪些深層次的問題?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鄭風田:中國的城鎮化出現“一個國家,四個世界”的特征,京、上、廣等大都市,與發達國家的大都市基本上差不多,而中國的許多鄉鎮,也與非洲落後國家差不多。改革開放數年來,中國中心城市與中小城鎮發展的差距愈來愈大,而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行政權力配置資源的結果,直轄市發展最快,省會城市、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其二,地級市也有巨大的吸空效應。最大頭的縣以及縣以下鄉鎮,數量最多,行政權力最小,發展也最慢,這也是中國與發達國家最大的差距。歐美發達國家的城鄉、地區間差距很小,不少中產階層都居住在農村的大學城、公司鎮,而中國公司與大學基本上都集中在行政權力最集中的直轄市與省會城市。土地資源、金融資源也一直向行政權力集中的地域發展,這也是中國目前城鎮化存在的最大問題。

  目前,資本主義國家已經意識到一個自身難以克服的致命問題,就是財富一直向財富集聚,也就是馬太效應的那句話:讓富有者更富有,讓貧困者更貧困。長此以往,財富最終都集中在少數人手里,引發社會的巨大不公平,導致社會衝突,對民主政治的公平與正義帶來難以估計的災難。家家都有難念的經,在中國,行政權力配置資源的副作用一直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如果未來我們還要繼續按照這種方式配置資源,而不是真正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思想,長此以往,會導致中國大都市越來越擁擠、房價越來越高、污染愈來愈嚴重,而行政權力底層的縣鎮吸引不了人才物。

  要處理好行政與市場的關係

  問:目前,中國各大城市群,例如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尤其是京津冀地區的協同發展備受關注,以京津冀為例,在你看來,行政權力主導資源配置是否也是京津冀一體化難推進的一大原因呢?

  鄭風田:確實如此。到河北調研,有三件事讓我記憶深刻。其一是環京津貧困帶,一條邊界,分屬京津與河北的居民收入卻相差數倍,當然房價也相差數倍。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環京津貧困帶?按河北人民的說法是吸空效應,北京、天津把河北寶貴的人才物都吸走了,所以河北就窮了。但同樣是環直轄市,上海周邊卻出現數個全國百強縣,出現環上海富裕帶,江蘇的昆山地鐵更是直通上海,寧波為了離上海近一點,甚至建起了海上大橋。而燕郊在北京工作的大批居民,每天為坐上回北京的公交車排上數公裡的長隊一點也不奇怪。其二是張家口的抱怨,當地人民表示,張家口地處北京的上風上水,為了北京的環保需要,很多工業項目張家口都不能上,結果導致經濟落後,而來自北京的生態補償並沒有多少。其三是北京與河北交界處的農民,一直抱怨不公平。一條馬路的分界線,同樣是一個國家,北京的農民可以每年享受各種補貼、保障,村莊也可以得到大筆的拔款建設,而河北的農民基本上從本省得不到補償,村莊更是鮮有上級投資。

  這也正是行政權力配置資源的結果。行政之手應該把重點放在一體化的規劃以及協調方面,其他的則應當交給市場來解決。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