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7月金融數據在訴說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4-08-15 08:57:39  


 
  文章分析,金融數據各個分項數據無一不指向實體融資需求大幅回落。

  首先,看社會融資總量。7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僅增2731億元,表內、表外融資規模均大幅弱於歷史均值。表外融資中的未貼現承兌匯票大幅下降拖累社會融資規模,我們認為主因是在房地產下行且基建投資托底力度減弱的背景下,符合金融機構風控要求的企業數量減少,金融機構對企業的承兌匯票的接受更為審慎所致。

  然後,看新增人民幣貸款。7月非金融企業的短期貸款大幅下降,反映的是基建投資托底減弱,實體經濟缺乏了擴大再生產意願,企業選擇了提前還貸減輕財務壓力。雖然7月的企業中長期貸款新增規模仍維持高位,但我們認為這反映的主要是對信用風險引而不發和舊存量的維繫,與實體經濟擴大再生產相關性偏弱。更值得關注的是票據融資大幅增長1726億,反映的是實體融資需求不強,銀行只能選擇通過風險小、靈活性強的票據貼現完成央行逐月下達的信貸額度。

  最後,看M2和人民幣存款。M2同比增加13.5%,較上月同比增速大幅回落,反映7月財政存款回籠,新股發行和下半年央行公開市場淨回籠導致的基礎貨幣投放量不足,再考慮到實體融資需求回落制約了貨幣創造。

  7月人民幣存款大幅減少1.98萬億也同樣印證了這個判斷:7月新增人民幣存款大幅減少一方面因季末攬儲後,銀行存款季節性流出。另一方面,考慮到7月存款減量遠低於歷史均值水平,季節性因素不能解釋存款減少的全貌,實體融資需求不強,存款派生能力減弱也是人民幣存款大幅減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7月的經濟增長和金融數據來看,只要政策寬鬆力度減弱,基建投資就無法抵補房地產和製造業投資下滑,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就會顯著下降,金融風險就會隨之到來。

  文章最後說,我們都知道約束無效投資和讓部分無效率的存量出清是經濟轉型的唯一出路。但是,如果再考慮到底線思維,經濟企穩又高度依賴基建托底,那麼,未來政策收緊或受掣肘。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