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金磚開發銀行的“新意”

http://www.CRNTT.com   2014-08-20 09:47:36  


 
  金磚應急儲備基金實際上是一個互助“承諾”機制。目前這一儲備基金各國承諾總額為1000億美元,其中中國承諾最大份額410億美元,南非承諾50億美元,而其他金磚三國分別承擔180億美元。具有重大意義的是,任何成員國出現了長期的美元短缺,它們將以貨幣互換方式實現自己的承諾,降低了對美元儲備的依賴程度。

  金磚五國將在發生金融危機的時候相互幫助以應對國際收支平衡或短期流動性危機。國際收支平衡出現危機將帶來本國貨幣迅速貶值的壓力,威脅到整個金融系統和國際貿易的穩定性。短期流動性出現困難,導致政府無法按期履行其債務義務,衝擊市場信心,由於投機和恐慌等各種投資原因,造成本國債券被大量拋售並貶值,成為發展中國家反覆發生的債務危機。及時的外部資金注入,將能夠有效避免金融市場的“大出血”,穩定市場信心。但IMF充滿嚴苛附加條件的貸款及其緩慢的決策過程,往往不但沒有“雪中送炭”反而“雪上加霜”,無法成為發展中國家避免和應對金融危機的國際支柱。金磚CRA的建立,表明了新興經濟體不但有意願、同時也有能力尋找和創建對其自身更有效的替代方案。儘管CRA功能發揮和運轉效率尚待觀察和調整,這一合作機制本身,即可提高對新興經濟體的市場信心。

  挑戰美元霸權與人民幣國際化

  文章表示,金磚開發銀行和CAR的宣布建立,也是對美元在國際貿易與金融的統治地位的動搖。美元不僅廣泛用於國際結算,也是現有IMF和世界銀行的基礎貨幣。其結果不僅是美國的全球經濟與金融霸權,同時也造成了全球經濟公正性受損——美國以其美元霸權可以輕而易舉地轉嫁經濟危機,由別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來承擔代價。同時,對美元的過度依賴,也造成了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國際金融風險。美國國內貨幣政策的調整,直接帶來全球效應,各國的外部金融穩定性系於美國之手,這樣的現狀也亟待改變。

  近年來,新興經濟體之間日益頻繁深入的貨幣互換,中國是其中相當活躍的一員。2012年中國宣布與巴西進行貨幣互換,使得兩國的雙邊貿易可以本國貨幣結算。中國貨幣互換行動不僅限於金磚國家,還和美國的盟國澳大利亞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就此進行了富有成效的談判。與阿聯酋的貨幣互換,對於美元來說最具潛在打擊,美國不惜以武力來保證的“石油美元”貿易體系遭受挑戰。貨幣互換不僅衝擊美元霸權,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步驟。而金磚CRA建立的成員國貨幣互換機制以及中國在其中41%的份額,對人民幣國際化的作用顯而易見。

  金磚合作機制與前景

  文章指出,金磚銀行和CRA建立的另一項重大意義,也許比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更為直接的,是對金磚合作機制有效性體現和廣闊前景的展示,同時也是中國在國際合作中發揮新型大國作用的表現。

  金磚銀行的框架安排反映出平衡、妥協與雙贏的談判原則和結果。在金磚銀行談判長達2年多的過程中,屢次報出擱淺的揣測,而金磚各國的利益分歧和深刻顧慮也確有其事。明眼人都看出了金磚五國在經濟規模和實力上的差異性,國際輿論也普遍認為,其他金磚國家意在借助中國的超強經濟地位來抬高它們在國際經濟和政治中的可見度和重要性,但與此同時,它們又對塊頭太大的中國抱有戒心,擔憂金磚組織成為中國的國際政策工具。這些利益計算與擔憂貫穿於金磚銀行的談判中,由於在總部地址、資本份額等等重要問題上的分歧,曾一度傳出談判擱淺的消息。

  福塔萊薩峰會上宣布的金磚銀行,很明顯是各國妥協的產物,照顧了金磚各方的感受,不但表明了金磚國家具有足夠的智慧來求同存異實現合作,更是體現了中國作為大國避免單邊主義和對權力的自我克制,這一點將會對中國在金磚合作以及更廣泛的國際合作中產生深遠的影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