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許一力:俄羅斯為何死扛烏克蘭?

http://www.CRNTT.com   2014-08-29 11:14:37  


 
  北約和俄羅斯方面都知道這個問題,於是所有的博弈和推衍最終集中在了今年2月份的烏克蘭政治動亂上。

  對於普京來說,亞努科維奇實在不算是一個最理想的合作夥伴,一個方面,其貪污的問題直接拉低了友軍的“層次”,另一方面,對內手腕又不算高明,國內民族傾向問題,在西方的挑唆下堪稱沒完沒了。甚至連立場上,也有吃裡扒外的嫌疑——與中國簽訂了核保護協議。

  但是無論如何,亞努科維奇至少是旗幟鮮明的親俄派。這至少甩了烏新政府幾條街。

  國際政治上沒有所謂的完美,這一點普京很明白。所以面對著烏克蘭國內的衝突加劇,有了當初敘利亞的經驗,或許原本普京更願意的是通過談判來穩定俄羅斯對於烏克蘭的掌控。但是事態的發展明顯超出了普京的預料,烏克蘭不是敘利亞,亞努科維奇也沒成為沙巴爾阿薩德。就在普京的注意力集中在索契時,集體抵制冬奧會的西方國家在俄羅斯的後花園——烏克蘭成功的點起了政變之火。亞努科維奇流亡,親俄政權易幟。

  緊隨其後,新政權公布亞努科維奇為蓄意殺人嫌犯,廢除俄語為官方語言,如果只是政治姿態上的打臉,可能俄羅斯還能忍。但這還只是開始,新政權緊跟著宣布烏克蘭將繼續重歸加入歐盟的軌道,不僅如此,法德、美國隨後的表態進一步明確了事態的發展——烏克蘭政變是北約的又一次大規模“東擴”的勝利果實。

  這個時候,對於俄羅斯來說,烏克蘭事件的演變變得非常棘手了——曾經是緩衝區的烏克蘭成為了北約東擴的前沿。這超出了普京忍耐的底線。

  於是我們看到,亞努科維奇立刻受到俄羅斯的安全保護,普京下令黑海艦隊立即進入戰備狀態。在緊隨其後的克里米亞事件中,俄羅斯方面表現出了近幾年以來對於西方罕見的高強硬姿態。甚至於在克里米亞事態逐漸平息後,仍然“寸土不讓”的維繫本國在烏克蘭方面的影響力。

  對於俄羅斯來說,最好的機會在於——在美歐方面沒有談妥部署方針的時點,找到出兵烏克蘭的機會,從而閃電戰平息其國內的政治亂象,重新扶植手裡的亞努科維奇上任,再度確認對於烏克蘭的絕對掌控。然而一方面亞努科維奇在當時並沒有做出一個對俄有利的姿態,另一方面,烏克蘭也沒有給俄羅斯任何出兵的口實。於是我們看到,在之後的幾次事件中,包括此次強行的人道主義援助,普京方面都在以一種強硬的姿態尋求摩擦擴大化的契機。但是與此同時,烏克蘭方面也確實是打掉牙往肚子裡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