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看金泳三如何“打老虎”

http://www.CRNTT.com   2014-09-19 09:47:40  


 
  金泳三當政的這種包括反腐在內的政治突變,要放到政治發展的大格局中把握。一國政治的重大變革幾乎離不開三種局面:一是革命性的改朝換代。改朝換代往往意味著最重大的變動,能打破根深蒂固的既有政治格局和既得利益格局。新政權擺脫了既有的束縛,能做出以前政權所不能做、不允許做的重大舉措。這種革命的勢能、革命的慣性,在新的政權建立之時尤為明顯。二是政黨之間的輪替。多黨制國家的政黨輪替帶來重大政治變化的契機。多黨政治就是拉鋸政治,不同或對立的政黨之間,在上台之後推行自己的主張,調整政局和利益格局。當然,這種變化要比革命性變化小一點,因為總體上還是在憲法和基本政治框架之內行事。三是領導人的變換。領導人尤其是強勢的領導人,往往有自己的思路、自己的風格。領導人的變換,往往帶來新氣象。

  金泳三的反腐“打老虎”,充分運用了民主的勢能。想變革是一回事,能不能推動變革是另一回事。在民主轉變時期,一切有利於民主的東西都能較快地推行,一切與民主價值相悖的東西都能較快地革除。此時反腐敗,實際上是以民主的價值替代傳統的價值。1987年民主轉型之後,韓國政局出現了根本性變化。這如同中國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之後,剩下的問題是秋風掃落葉。民主提供了反腐的道德制高點,民意給民選總統以終極力量,發掘民主的勢能是反腐的有效方式。沒有民主轉變,當政者出於自身和本集團的利益,在財產公開等關鍵舉措上,往往顧慮重重、顧而言他,以各種條件不成熟來搪塞。而在民主轉變的大勢之下,潮流所向,勢如破竹。金泳三借民主之勢強推反腐措施,各種既得利益者即使心懷不滿,也不敢公開反對,甚至不得不在表面上表示支持。從政治大局看,如果沒有韓國民主的長期蓄勢和轉型,金泳三即使想推行強力的反腐措施,恐也無能為力。從這個角度看,民主的時勢造就了金泳三的壯舉。

  金泳三實現了身份的切割。韓國民主轉型後,針對以前總統每每戀棧,憲法規定總統只能任職一次,不能連任。第一次總統直選中,由於金泳三與金大中互不相讓而分道競選,結果讓退役軍人盧泰愚占了便宜而當選。第二次總統選舉,金泳三曾策略性地聯合盧泰愚一派,從而超越金大中而當選。但是,金泳三在當選後著手與前軍人政權劃清界限。金泳三更改執政黨名稱,將過去的民自黨改名為新韓國黨,以此切斷與前總統盧泰愚的瓜葛。金泳三實行內閣改組,清除政府中與前兩任總統即全鬥煥、盧泰愚關係較密切的人士。金泳三能做到這一點,因為在軍人政權時期他就是著名的反對派領袖,沒有歷史包袱。反觀盧泰愚執政時期,由於在野黨和國民的強大壓力,也曾迫不得已調查全鬥煥的腐敗問題,但由於他和全鬥煥是“同一戰壕的戰友”,反腐未進行徹底,只能草草收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