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高知太太”回家記

http://www.CRNTT.com   2014-11-05 10:32:07  


 
兩代人的女性觀

  如果說忙碌的工作讓新媽媽們分身乏術,從而催生了她們辭職回家的行動。那麼文玲(化名)的辭職舉動多少讓人有些意外。

  文玲原本是北京某報紙的一名記者。她的工作不用坐班,彈性較大,加之她又和父母同住,2012年孩子出生後基本由老人幫忙帶。因此,當她6月遞交辭呈時,報社領導甚至擔心她家出了什麼變故。

  “雖然工作時間相對靈活,但一旦有突發情況,記者必須隨時進入工作狀態。而且我家孩子老是生病,有時需要帶他去醫院,經常請假也挺影響別人的。”文玲說,孩子出生後她的內心其實一直是不自由的。

  真正促使文玲決心辭職的原因還是與老人帶孩子的理念與方法不同。“孩子越大,與老人的衝突也越大,我和我父母都是很強勢的人,我們都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帶孩子。”文玲說,“孩子也就是在最初的兩三年特別需要你,所以我想盡可能地和他在一起。”

  當然,一開始文玲也有過猶豫,擔心回家後的不適應,以及日後重返職場的困難,但在與朋友交流後,她逐漸打消了這些顧慮:“他們幫我分析,我也看到身邊有很多全職媽媽的例子,加上我們家經濟條件允許,老公也特別支持。”

  如今回到家中已經四個多月,文玲很喜歡全職媽媽的生活,可以分享兒子成長的快樂,體會到一個做母親的幸福與滿足;她也喜歡在陽光的氤氳中,為先生煮一杯香濃的咖啡;她更享受周末可以毫無顧慮地和老公一起帶著孩子舉家出游的快樂。

  文玲說,其實她非常滿意這樣的生活狀態。沒有時間的約束,沒有人際爭鬥,沒有指標業績的考核,一切都在她願意和高興的前提下進行。在她看來,全職媽媽也是一份旁人難以替代的高尚職業。

  但在做全職媽媽之初,文玲坦言壓力很大,這種壓力主要來自父輩們的不理解。

  女性必須工作,這在中國是近代才形成的觀念。但在很多人意識中,它已成不可動搖的律條,儼然成了一種傳統,深深影響了文玲父母這代人。

  文玲的父母經歷了鼓勵女性就業的時代。當年以社會運動的形式鼓勵女性參加工作,不允許有任何反對意見,這給人們心中打下印記:女性就業是天經地義、不容置疑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在相當長的時期,中國經濟呈“低收入、高積累”的態勢,客觀上造成如果女性不工作家庭壓力太大的結果,這也是導致女性紛紛走出家門的重要原因。

  “社會的大環境其實是不認可女性回家的。而父母接受的都是女性要自強的教育。他們無法理解,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大學生,最後卻選擇做毫無技術含量的家庭婦女。”文玲說,她辭職後,她的父母就回老家生活了,“他們覺得我辭職是件很丟臉的事,在老家人面前只字不提,甚至我暑假想帶兒子回去也不讓。”

  文玲說,或許父母的想法沒錯,但已經不適合她們這代人。不同年代的人,生存環境和條件都有所不同,“我們必須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中國人就是不敢於做自己想做的事,凑活的人太多。我不希望我們的下一代也是這樣,所以我要給我的孩子做個榜樣,希望他也能不禁錮於環境。”

  用運動推動女性工作,確實促進了性別平等,但也留下了隱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