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展望亞投行

http://www.CRNTT.com   2014-11-08 09:37:44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將成為一個能够充分展現本區域各國合作意願、適應本地區各國發展需要并有助於促進區域經濟合作的多邊開發銀行。
  中評社北京11月8日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將成為一個專業、高效的基礎設施投融資平台,一個能夠充分展現本區域各國合作意願、適應本地區各國發展需要並有助於促進區域經濟合作的多邊開發銀行。

  亞太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悖論

  《中國投資》發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國家外匯管理局前副局長魏本華文章表示,當前全球經濟復甦依然脆弱,不均衡並且潛在風險較大。IMF最新預測,2014年世界經濟增長3.4%;發達國家經濟復甦加快,全年可達1.8%;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相對放緩,增幅可達4.6%。美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逐漸退出,全球資本回流美國加劇部分國家金融風險;烏克蘭局勢等地緣政治風險也在持續升高,對全球經濟持續復甦,特別是亞太地區的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經濟增長帶來很大的外部挑戰和風險。

  增加基礎設施投資對於當前提振亞太經濟具有重要意義。2014年2月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提出成員國承諾“爭取在未來5年內將G20整體GDP由目前預測水平提高2%以上”,實現這一目標的重點是:一方面,加強成員國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防範經濟風險;另一方面,加強投資,特別是新興國家基礎設施的投資,拉動成員國經濟增長。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預測,從2014~2018年東亞新興經濟體經濟(不包括韓國、日本)走勢向好。隨著出口對東亞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減弱,基礎設施投資等將對拉動經濟增長發揮重要作用的功能凸顯。

  具體而言,亞太地區的基礎設施仍然比較落後,增加區內基礎設施投資,加強物理互聯互通,改善區內國家基礎設施和實現國家間的無縫連接是穩步提高APEC地區經濟增長和整個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量。據世界銀行估計,一國基礎設施的資本存量增加1%,將帶來GDP增加1%。

  當前亞太基礎設施建設融資存在一個很大的悖論:即資金存量充足與基礎設施融資供給不足問題。一方面,從整個亞太地區來看並不太缺乏資金,這是因為包括中國等在內的亞太國家尤其是東亞地區的國家儲蓄率較高,外匯儲備居世界前列,以中國為例,中國外匯儲備接近4萬億美元,已成為世界第三大對外投資國,中國對外投資2012年同比增長17.6%,創下了878億美元的新高。

  另一方面,亞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卻又存在著巨大的資金缺口。據亞洲開發銀行估算,從2010~2020年這10 年間,亞洲需要新投入8 萬億美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每年需要7300 億美元用於國家和地區間的基礎設施建設才能支撐目前經濟增長的水平。但為亞洲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融資的主要機構,亞洲開發銀行資本2013年全年僅提供貸款210億美元。可見,亞太地區現有的融資機構遠遠不能滿足這一資金需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