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復旦大學法學院長:中共終於找到政改突破口

http://www.CRNTT.com   2014-11-27 09:34:34  


 
“習版法治”新涵義

  那“習版法治”究竟是“法制”還是“法治”?孫笑俠分析說,1997年中共第一次提出法治時,當時談的其實是“法制”,因為當年說的法治,僅僅是把法律作為治理的工具。而“習版法治”,已經為中共原來所謂的法治增加了六層涵義。

  孫笑曉一一論析,首先法治是一種思維方式,從2012年的中共十八大報告到四中全會的決定,都要求法律人,領導幹部都要用法治的思維。其次,法治被納入為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第三、法治是過程,主體是老百姓。第四、法治是中共執政方式轉變的重要方式。第五、法治是改革的依據。第六、法治要對政府進行控權。第七、中國要在2020年建成法治政府。

  如何協調兼顧“中共領導”和法治?孫笑俠指出,四中全會的決定強調中共對立法機關的領導,各級政府要堅持中共領導,但在涉及司法問題時有意不提“黨的領導”,而要求“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要支持法院、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同時也要求中共領導幹部帶頭守法。

中共需要做出妥協

  然而,法治與中共領導真的能兼容嗎?與會學者、新大法學院教授高樹超教授在論壇上回應聽眾時就表示懷疑,認為長遠而言沒有民主,法治難以實現。

  那中共大力推進法治,是否涉及到民主化的的長遠目標?孫笑俠在會後接受本報採訪時說,高層的目標很清楚,就是在經濟上、福利方面改善民眾生活。至於政治競爭的議題,中共的競爭對手沒有形成,換言之,目前還看不出中共執政的可替代性。

  他不諱言,中國的法治不會與西方法治完全一樣,要使法治與中共領導兼容,中共需要對西方的法治理論進行改造,也需要作出一些妥協,首先是放棄某些已有的權力,不再干預司法;也需要放棄一些此前管理國家的高度效率。

  不過,這不表示“中國式依法治國”就不包含民主化的內容,四中全會提出支持民眾參與立法,舉行聽證會,都是民主的成分。

  孫笑俠也認為,法治是中國左派與右派、貧富、中央地方、官民的一致的要求,中國幾十年來都在尋找各方訴求的交叉點,法治就是這個交叉點,現在終於找到了。

  當然,“習版法治”目前仍是紙面設計,它在實踐中是否可行,還需要看今後五年的發展。

  孫笑俠說:“法律是實踐性科學,關鍵要看實踐。”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