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一帶一路”重點應在“新絲綢之路”

http://www.CRNTT.com   2015-01-29 09:09:50  


  中評社北京1月29日訊/一帶一路”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是中國近幾十年的巨大歷史性突破。中國的地緣政治歷史,自從“第三世界”之後,就始終沒有更多實質性的突破,但是2013年至2014年間,這種情況出現了巨大的改變,先是提出了新絲綢之路,後來又提出了“一帶一路”。

  新京報發表安邦咨詢首席研究員陳功文章表示,在我們鼓掌歡呼的同時,也要冷靜,既要能從世界地緣政治角度來考慮,也要能從政策形成和利益博弈的層面來審視問題。

  所謂“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按照現在主流的解釋,“一帶一路”不是一個實體和機制,而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是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係。

  “一帶一路”規劃已經獲批,有人認為,作為跨越千年絲綢之路的新疆,更會得到格外關照。今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圍繞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中央將給予新疆“政策大禮包”。中西部對發展問題一向渴求,“新絲綢之路”的建設政策,無疑對於包括新疆在內的西部經濟來說將起到極大活躍和提升作用。

  文章分析,但是,加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相對於“新絲綢之路”來說,恐怕有將政策給予的“大蛋糕”一分為二的可能性。

  根據現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構想,沿線有44億人口、26個國家和地區、21萬億美元的經濟規模,這樣的估算規模幾乎將整個亞洲的核心區囊括在內。而根據中金公司初步估計,未來十年中國對“一帶一路”地區的出口占比有望提升至三分之一左右,中國在“一帶一路”上的總投資有望達到1.6萬億美元。

  從出口角度來看“海上絲綢之路”,首先遇到的阻力將是會遭遇東盟國家的強烈抵制。以往印度尼西亞甚至因為中國出口服裝而全面禁止中國服裝的進口,所以“提升出口”,這完全是一個涉及東盟以至其他國家內部政治的競爭話題,並非是有無投資就能完全改變的。

  從投資角度來看,如果放在一個周期里面看中國的外匯儲備量,中國外匯儲備量大約在3萬億美元。如果投資就用掉如前所述的1.6萬億甚至更多,而“出口提升”等回報不盡如人意,外匯儲備卻不增反減,則將使得“一帶一路”發展前景並不能如此前預期。

  中國的對外投資一向要配套更多的國家隱性成本,也就是國家與國家間的資本和商品往來。包括投資、減債、貸款、援助和實物等等,從以往的經驗來看,這種國家隱性投資的比例相當高,根據公開的資料來看,至少在1:1左右。如果考慮非公開的國家隱性成本,則這個比例會更高。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