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資本市場需要一場大刀闊斧的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5-07-05 07:32:46  


無論是政府、機構、股民,誰都不希望股市大起大落,然而,資本市場如果不來一次大刀闊斧的改革,這樣的股市劇烈波動,或許還會再次出現。
  中評社北京7月5日電/2日,證監會表示,將組織稽查執法力量對涉嫌市場操縱,特別是跨市場操縱的違法違規線索進行專項核查。自6月15日大盤下跌以來,A股已連續頻密波動,儘管有證監會等連夜發布三道“金牌”對衝A股跌勢的利好,但截至收盤滬指仍失守4000點。

  與此同時,社會輿論呼籲“國家救市”、“接盤”的聲音,不絕於耳。此時,相關部門和相關決策者該怎麼辦?各界均在拭目以待。

  新京報發表社論表示,顯然,這關係到是全面推進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還是向市場投機行為做出妥協,而重回政府過度干預市場的老路。不能不說,這段時間以來,監管部門重拳出擊嚴查資本市場的投機行為執法,都是應該做的,是職責所在,無論這些執法行為會引起怎樣的股市波動,都沒有錯,都不應為一些股民的損失負責。但是,這些執法來得晚了一些。

  如果早在股市上漲之初,監管部門就發現了杠杆化的苗頭,就發現了市場操縱的跡象,就出手予以打擊,股市會不會還像現在這麼瘋狂?會不會還有那麼多對股市無知的“小白”,跟風入市,慘遭套牢?顯然,監管滯後也放大了股市泡沫的風險。

  因此,在此之時,我們更該問的是,監管部門為何對資本市場的違法行為反應不盡如人意。由此,也不難看出,時隔數年之後,又一輪的股市波動,固然有很多技術性的原因,但是,更深層的原因恰恰是資本市場改革的滯後。

  文章稱,自上一輪股市暴跌之後,可以想想,這幾年資本市場究竟做了哪些突破性的改革。有關方面有充分的時間釐清相關職能部門監管和市場的定位,強化對資本市場的監管,而將上市發行權力交給市場,但是,這樣一個幾乎是常識的改革,到現在仍然沒有實現。這不但難以強化監管部門的執法力量,而且,因為掌握上市發行的權力,而令市場監管部門與市場利益主體產生交集,也令監管機構內部存在職責與倫理的衝突。

  從表面來說,本次股市強烈波動的原因,包括前期股市上漲過快過多、過度融資杠杆、惡意做空套利行為等,但防範股災,固然需要一些短期的穩定政策,打擊投機行為,從根本上來說,還是要深化股市制度及資本市場改革。這需要真正釐清政府和市場的關係,讓證券監管和發行職能分開。有一個監管職能強大、執法能力卓越的證券監管部門,才能充分防範股市中的各種風險,也才能及時發現那些涉嫌違法行為的苗頭,在其一露頭時就掐滅,而不是“星火燎原”之後,再去滅火。這樣也才能讓政府走出“救市”的循環。

  文章指出,無論是政府、機構、股民,誰都不希望股市大起大落,然而,資本市場如果不來一次大刀闊斧的改革,這樣的股市劇烈波動,或許還會再次出現。時間不等人,“股災”也不等人,真心希望中國股市能夠迎來一次壯士斷腕式的改革,也希望這種股市暴漲、暴跌是最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