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低增長背後有何轉型亮點?

http://www.CRNTT.com   2015-10-25 08:04:45  


 
  三、完善數據統計,助力經濟決策

  文章稱,雖然中國實體經濟的真實增長或略低,但也無需過度悲觀,畢竟目前高頻統計數據仍主要傾向於傳統行業,對新興產業與經濟新增長點反應較少,很難觀察到中國經濟轉型的積極變化。

  從長遠來看,進一步完善與改進國內統計數據質量不僅應對質疑、增強統計部門公信力的體現,更是準確把握經濟走勢、完善宏觀調控的重要依據。具體來看,未來統計工作可以從如下幾個角度做出努力:

  第一,及時公布更多服務業與消費領域高頻數據。例如,前三季度的消費中,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6.2%,是亮點;而國慶期間,服務業更是火爆,如內地共運送旅客6.51億人次,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突破萬億大關,內地居民出境旅遊人數大幅增長等。建議未來及時發布互聯網消費、農村消費、餐飲消費、旅遊消費等高頻數據,從更多側面理解中國經濟真實情況。

  第二,完善一些關鍵數據的統計數據。例如,中國近年來一直面臨去產能的壓力,但基礎數據產能利用率缺失,加大了決策層對各行業產能情況判斷的難度。此外,市場對中國城鎮化率是否真實,現有統計方法如何把在農村從事非農產業、以及長期奔走於城市與農村之間進行貿易活動的人群如何在現有指標中體現?是否需要修正?

  第三,加快推進GDP核算新標準。此次,國家統計局首次實行分季核算這一新的標準,相比於以往的累計方式,新核算方式可更加準確。下一步應盡快比照新的國際標準《國民賬戶體系(2008)》對中國現行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進行修訂,將研發支出計入GDP,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收入計入農民財產收入,引入市場租金法修訂城鎮居民自有住房服務價值。

  第四,盡可能對一些重要的經濟數據進行專業處理,如季節性調整,以更好的反應實際情況。如寒冷的冬季使建築業和農業生產減少,節假日會帶動一些商品零售等,都是需要剔除的。因此,有必要應用季節調整方法對經濟序列進行調整,以更好地反映經濟發展趨勢,同時也跟國際數據具有可比性。

  第五,盡量做到數據陽光化。目前市場對GDP等數據的誤解,其實也相當程度上與統計部門在數據處理的方法、數據來源、原始數據、覆蓋面、流程等不為公眾所知有關。如果增加數據透明度,公開更多細節,比如對於重要的通脹數據,定期公布CPI權重與權重調整歷史,將有利於減少無謂的猜忌。

  第六,降低行政干預對統計數據本身的影響。顯然,這已經超出了統計部門本身的職能範疇,需要頂層設計,即改變唯GDP論的考核體制是核心,建議統計部門從國務院職能部門剝離,劃入人大管轄,或是防止行政干預過多的應對之法。

  第七,鼓勵民間群體和學術界的深入研究。例如,一直以來,中國資產負債表的估算十分重要,但官方對此項工作的研究是缺失的,相反民間研究影響力較大,如社科院學者李楊、中國銀行曹遠征、德意志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馬駿都對進行了估算,成為掌握國家資產負債表這一重要信息的主要來源。

  總而言之,又一次經濟數據出爐,又一次全民關於數據真實性的大討論開始。在筆者看來,真實情況可能未必如數據顯示的那樣平穩,但也無需過度悲觀,畢竟伴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發生,服務業與消費的亮點也不容忽視,中國經濟韌勁猶在。而從長期來看,若要把握經濟增長的真實情況,還是盡可能讓數據陽光化,及時公布更多反應中國經濟支柱產業的數據,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結論,市場預期也可能會是另外一番景象。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