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紐約飛鴻:布熱津斯基要把俄羅斯關進籠子

http://www.CRNTT.com   2016-01-19 00:28:10  


布熱津斯基
  中評社紐約1月18日電(評論員 司馬三)近兩年是世界局勢大動蕩的多事之秋,其中最標誌性事件,除了伊斯蘭國(ISIS)的崛起,就是烏克蘭局勢的動蕩和俄羅斯奪取原屬於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半島,並進而引發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全面制裁,一時間,第三次世界大戰似乎已迫在眉睫。

  其實,自從1991年蘇聯主導的華沙條約組織解體以及蘇聯自身的崩潰之後,作為一個民族國家的俄羅斯,其勢力範圍、尤其是其西部邊界一下子倒退了將近400年,即回到1600年伊凡雷帝四世時代。而美國領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則趁著俄羅斯解體後的混亂和虛弱,以及對西方世界的天真幻想,大踏步向東擴張,將東歐諸國一一收納。最後,不顧俄羅斯的憤怒抗議,堅決性的接受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加入北約。這樣,從北極圈開始南下,自芬蘭到這3國,再接上波蘭,再向下到斯洛文尼亞、匈牙利和羅馬尼亞,一直到黑海邊,形成一堵封住俄羅斯向西的牆。如果這中間再加上國土遼闊的烏克蘭,形成圍棋中所謂巨大的厚勢,那就可以說,俄羅斯將永遠再無打破這座“囚籠”的可能,變成歐亞兩大陸之間的棄兒。

  其實,蘇聯一崩潰,布熱津斯基就一直鼓吹和推動這一發展進程,並主張完全漠視俄羅斯的憤怒,盡早將已經宣布獨立的烏克蘭拉入歐洲懷抱。只是從1991年到93年,剛上台不久的美國總統克林頓尚缺乏對國際事務大局的把握,也顧及熱情期盼與美國友好相處的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的態度,遲疑不決。待到1995年之後,俄羅斯執政者夢醒,開始抓住烏克蘭不放,與西方在烏克蘭的反覆爭奪,從而導致了烏克蘭政府在親西方和親俄羅斯兩極間的動蕩和更迭,一直延續到現在。

  多少年後,布熱津斯基曾不無遺憾地指出,1993年前後是徹底將烏克蘭從俄羅斯勢力範圍內“割出”的最好時機,到了1995年之後,俄羅斯已從解體後的大震蕩和對西方的迷幻中清醒過來,再要做手腳就不容易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