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專論:懷念吳建民 反思中國面臨的國際困境

http://www.CRNTT.com   2016-06-21 00:09:35  


  中評社北京6月21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2016年6月18日凌晨4時,中國駐法國原大使吳建民先生在武漢市區發生車禍不治身亡,消息傳出之後,社會各界哀聲一片。人們不僅在悼念這位著名的外交家,同時也是在反思中國社會轉型時期所面臨的國際困境。

  站在車禍的現場,憑吊這位飽受爭議的外交家,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中國外交家都是“歌德派”,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個外交官敢於在國際或者國內場合批評中國。其中的道理非常明顯,中國駐外大使是中國的駐外代表,他必須代表中國的利益,必須在第一時間反映中國政府的聲音。按照吳建民大使的說法,中國外交部沒有自己的立場,中國外交部發表的所有觀點都出自於中央,因此,把中國外交官發表的言論與中國外交官本人的價值觀聯繫起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不公允的。

  中國駐外大使在表明中國政府立場之外,不可能表達自己的立場。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外交官沒有自己的立場。作為已經退休的中國著名外交家,吳建民大使在國內外公開場合表達一系列的立場,這充分說明他是一個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外交家,也充分說明他是一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政治人物。近些年來,他的觀點主要表現在批評中國國內的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立場上,對中國國內彌漫的民粹主義持強烈批評態度,無論是在電視新聞媒體上還是在報紙上,他都直言不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並且對一些所謂的“鷹派”人物發表的言論據理反駁。坦率地說,他不是一個傳聲筒,不是一個只會執行中央政策的外交官,他是一個敢於表達自己觀點的知識分子。

  但是,長期國外生活的經驗,以及對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所產生的錯覺,使得他在分析中國意識形態問題時顯得多少有些武斷。他曾經面對中國軍隊高級將領毫不留情地指出,在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時代,誰舉起戰爭的旗幟,誰倒大黴。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對中國沒有好處。假如這些話出自美國國務卿,可能會有積極的現實意義。但不幸的是,中國正處在意識形態轉換時期,各種矛盾交織在一起,意識形態的對立情緒已經到了極端危險的地步。現在中國的新聞媒體都在建立自己的“黑名單”,如果學者發表觀點不符合新聞媒體的價值判斷,新聞媒體可以毫不猶豫地將其列入黑名單,並且採取直接或者間接方式對其發起輿論攻擊。部分新聞媒體雖然倡導價值多元,提倡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原則,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已經很難發出理性的聲音。這種現象的出現既反映出中國社會轉型時期意識形態的多元化,同時也反映出普通中國人的不安全感。樸素的愛國主義,很可能會轉化為民粹主義,如果不區別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把一些普通中國居民的愛國熱情看作是民粹主義的表現,或者把民粹主義當作是民族主義,而沒有意識到民族主義是中國的立國之本,那麼,在討論中國國際處境問題的時候,就會出現尖銳的社會對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