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評分析:蔡團隊正逐項拆除馬習會成果?

http://www.CRNTT.com   2016-08-13 01:02:11  


綠營色彩濃厚的台灣國際法學會6日舉辦南海仲裁與台灣學術研討會(中評社 資料照)
  中評社北京8月13日電(記者 束沐分析報道)民進黨上台後的兩個多月來,廢除課綱微調、通過促轉條例、向原住民道歉等政治動作,屢屢引發島內爭議。有不少分析評論指出,從“追殺國民黨”到“建立所謂原民史觀”,這是蔡“先破後立”,企圖推行“去中國化”到“文化台獨”的既定步驟。

  不過,相較於上述事件長期被聚焦於鎂光燈下,成為街談巷議的公眾話題,最近發生的三則“不大不小”的新聞,或許更具有探討價值與指標意義。

  第一,上月下旬,台灣“國史館”突然宣布不再開放給大陸及港澳地區人士查閱民國文獻。館長吳密察辯稱,此舉乃“回歸法制”,並聲稱兩岸檔案管理機關應先達成“互惠協議”再談開放閱覽。

  第二,本月初,台“教育部”大陣仗率99所島內大專學校赴馬來西亞辦展招生,參展學校創十年新高。據媒體報道,“教育部”此舉乃配合“新南向政策”,更是宣布,台當局下半年將增加提供給馬來西亞學生的獎學金名額。

  第三,幾天前,台灣國際法學會圍繞“南海仲裁案”召開研討會,綠營學者、蔡政府官方智庫的內定主管“精銳盡出”。然而,他們討論的焦點,竟然不是為如何維護南海固有的疆域建言獻策,而是大談如何利用國際公約“擺脫一中框架”,如何凸顯台灣“獨立性”,還對積極主張太平島地位的馬英九冷嘲熱諷。

  上述三則新聞,說“不大”,是因為這三起事件幾乎都是“一日新聞”,討論者僅限於固定圈子或群體,看起來並沒有像“促轉條例”、向原住民道歉那樣成為時事熱點話題。

  但是,說“不小”,則是因為,若我們回過頭來翻閱去年兩岸領導人會面中所達成的細節與共識,便很容易引發這樣的疑問:蔡英文團隊正在一項項“拆除”馬習會成果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