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鄭又平:民進黨去漢化工程有複雜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16-11-21 00:06:06  


台北大學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鄭又平。(中評社 戴祺修攝)
  中評社台北11月21日電(記者 戴祺修)第二屆中華文化論壇即將在11月21日至24日於北京舉辦,受邀出席的台北大學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鄭又平針對兩岸青年文化認同發展表示,目前多數觀察兩岸關係的重點大都聚焦在台灣內部獨派勢力的發展趨勢,但他認為在蔡英文高喊“天然獨”世代的同時,我們更需要特別關注台灣新住民社群與新台灣之子在族群、在文化認同上的特殊傾向,以及放任這種趨勢持續發展,往後可能對兩岸認同整合將會帶來怎樣的複雜影響! 

  由北京大學主辦,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文化部兩岸文化研究基地承辦的第二屆中華文化論壇訂11月21日至24日在北大英傑交流中心舉行,邀兩岸四地學者參與,鄭又平也應邀出席。

  鄭又平表示,台灣目前已經有11萬外籍配偶及21萬“新台灣之子”,亦即超過32萬所謂“新台灣人”,其未來在政治層面的影響不容輕忽,不僅源於“新台灣之子”認為自己不全然屬漢族血統,台灣當局在所謂“尊重多元文化”旗幟下持續推動的“東南亞母語文化教育”更助長了這種情勢的發展。綠營當家後更變本加厲,不斷透過去中國化、去漢化歷史教育的操作,企圖以“文化台獨”創造台灣是“新興民族”的做法。民進黨除了將台灣人血液DNA中的漢族成分逐步稀釋外,同時更將台灣同胞在歷史與血緣中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逐步淡化、轉向,蔡英文所推動的“新南向政策”更與此遙相呼應,而這樣的做法將使得兩岸和平發展由政治上的統獨認同問題進而轉為更複雜的多元文化與民族認同。
 
  鄭又平目前是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同時也是財團法人賢德惜福文教基金會董事,並擔任CCTV-4、東南衛視、深圳衛視的特約評論員。

  鄭又平對中評社指出,以美國學者杭亭頓的“文明衝突論”之說為例,族群認同政治並不是依靠經濟利益與經貿相互依存交流就可以抵銷的強大力量,因此要推動兩岸和平發展與社會經濟的融合,就不能坐視台灣當局以多元包容為名,卻暗中實行“去漢化”的血緣與文化認同改造工程。
 
  鄭又平說,有一種說法是多族群的社會就像彩虹般可以替台灣社會創造出更多彩繽紛的未來,此論述看來吸引人、具有理想性,但衡諸國際上各移民國家如東歐、東南亞,甚至美國社會尤甚,因無法將少數族群充分融合到主流族群的情況,其所帶來的政治的、社會的、文化等,種種糾紛與困擾至今仍是各國難解的習題。因此,誠如杭廷頓所言:認同政治的分裂性與衝突性是我們必須注意提防的!
 
  對於兩岸文化、教育交流的發展,鄭又平表示,雖然兩岸之間在經貿上的連結已是命運共同體,但是用客觀角度檢驗兩岸交流最根本的基礎仍然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連結。即便台灣有部分獨派勢力主張一邊一國、互不隸屬,即便民進黨已經完全執政,但是在政治上的切割或藩籬是無法磨滅兩岸人民共有的文化DNA的。也就是傳統中華文化思想在文化層面的凝聚力其實是超乎經濟利益與政治力量的,而民進黨最懼怕的也正是這種文化認同的凝聚力。所以蔡英文當局才會刻意將執政重點放在教育與“文化台獨”上。

  鄭又平對中評社說,在台灣確實已經有“台獨”意識與台灣意識的強化現象,但這不意味中華文化的傳承在台灣已經面臨斷裂危機。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