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網評:蔡執政周年回顧和台灣未來走向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7-05-28 00:15:44  


 
  蔡當局的手段策略是畫大餅並分化,標榜年金改革是“減輕下一代的負擔”。年金改革必然造成廣大的軍公教群體利益受損,這就是蔡當局的如意算盤,想通過改革收拾這些長期支持國民黨的群體,把他們架設到全體台灣民眾的對立面。但他們忽視了就算軍公教是少數,軍公教背後一也有一大家子的人,對軍公教群體動手要是對軍公教背後的這些人動手,他們能滿意嗎?等改革完軍公教群體之後,蔡當局再開始對其他群體動手,年金改革關乎十三類,幾乎關聯大多數人。他們之後也會算賬呀,以後拿到的錢變少了。所以年金改革越到最後,滿意的民眾少,不滿意的民眾會越來越多。 
 
  蔡當局執政一年來發現無法通過有效措施提高民眾薪資福利,無法做大台灣經濟的蛋糕,只能片面強調追求公平分配。通過推動這種實質是“均貧”的年金改革政策,對台灣未來的經濟發展肯定是不利,因為“均貧”就會影響消費,進而消減台灣經濟發展內需的動能。台灣資深媒體人黃創夏就指出蔡當局的“年金改革”為假改革真圖利,根本沒有解決任何問題,只是一場欺世盜名的騙局。 
 
  看看歷史,發生了多少次與民生和稅制改變演變成王朝覆滅,中國的明朝末期改革、清朝末期改革、法國大革命、美國茶稅無不導致當政者遇到政治困難。所以說蔡當局推動的“年金改革”恐將演變成成壓垮蔡當局的最後一根稻草。 
 
  第六、台灣投資環境日益惡化,台灣大中型企業出走潮開始發生。 
 
  特朗普上台以後,大力推動美國優先的國家戰略,該戰略促進了美國投資就業,吸引了台資企業,台塑集團最近就宣布計劃要在美國投資5000億元。 
 
  除了美國因素之外,在兩岸關係發生冷對抗的今天,也導致了台灣投資環境不佳。由於蔡當局意識形態掛帥,導致了台灣無法和大陸運行服貿協議和貨貿協議,兩岸之間無法運行FTA(自由貿易),更別談台灣與其它國家或者區域經貿組織簽署FTA協議,這樣就導致了台灣企業在國際上沒有平等競爭條件,台企只得出走。鋼鐵、工具機、石化、海外投資成為必然趨勢。在這種情況下,台積電、台塑、鴻海等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都可能會到海外投資設廠,這將影響多少下游工廠出走,絕對是台灣的警訊。 
 
  導致台灣投資環境惡化還有島內因素。台中市議會無黨聯盟黨團召集人張立傑最近接受媒體說,“這些大企業為何不繼續在台灣擴大投資,除了有缺水缺電的隱憂,還有緩慢的環評過程,加上台灣當局發展經濟用政治掛帥,這對台灣經濟是一種傷害。蔡當局推行的一例一休,對資本經營成本大為增加,很多老板乾脆就把工廠關起來,就不會擔心被政府開罰或是高漲的加班費。” 
 
  張立傑先生指出電力不足、環保困擾、缺水、一例一休導致的勞資矛盾都是台灣企業出走的主要島內因素,蔡當局面對這些問題,束手無策,毫無解決辦法。台資企業在這種情況下也必然出走,這將掏空台灣。 
 
  除了以上原因之外,蔡當局執政以來,由於兩岸關係不好導致其參加國際經貿組織活動一直不斷被迫在收緊,RCEP(東南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組織無法參加,關稅問題就讓台商的競爭力消減,讓台資企業又回到過去單打獨鬥的時代,他們就不得不出走。 
 
  第七、新南向政策效果不佳。 
 
  關心兩岸局勢的民眾可能都還記得蔡英文在去年5月20日就職演說的時候,精神煥發地忽悠台灣民眾,要堅定不移走新南向政策,要擺脫台灣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可是才經過短短一年,台灣民眾並沒有從新南向政策中獲得經濟提升的感覺,而是感覺蔡英文給他們畫了一個大大的餅,好看美麗但是卻一直吃不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