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從美國看台海 五個大哉問

http://www.CRNTT.com   2018-03-23 00:14:26  


 
  特朗普執政第一年,副部長、助理部長等主管政策制定和執行的高官遲遲沒有到位,對台政策是由海大衛、董雲裳這樣的前朝官員代理,韓儒伯抱怨人事任命拖延妨礙了對台政策的重估。隨著立場親台的前副助理國務卿薛瑞福出任五角大樓亞太助理防長,2018年美中在台灣問題上的摩擦估計會增加。薛瑞福11月在參院人事任命聽證會上公開表態,希望美國對台軍售程序正常化、例行化;支持美台軍艦互訪,稱這與美國自己定義的一中政策“完全符合”。

  耶魯大學法學院高級研究員胡珀認為,如果薛瑞福發揮領導作用,美台關係在防衛合作方面很可能保持進展。傳統基金會亞洲項目主任羅曼表示,台灣在贏得華府支持方面有“結構性的優勢”,國會的支持力度很大。現在任何總統若想對美方政策做有損於台灣的劇烈變化,都會被美國國會封殺。相反,美國政府若有加強美台關係的舉措,不會被國會回擊,這與十年前的狀況有所不同。當年作為支持美中關係主心骨的美國商界,如今在非經濟問題上不會再站出來。不過羅曼承認,美國支持台灣也不會有很多“創新”,特朗普政府會在一中政策、“台灣關係法”、“六項保證”之間保持平衡。也許會更傾斜於台灣,做點新事情,比如2018年再軍售,在自由貿易協定等方面有創新等,但都不會是激進的,美國對台政策和戰略大的架構不會改變。

  對於美國在台灣問題上所扮演的角色,美國前駐華大使博卡斯(Max Baucus)對中評社表示,“不要惹是生非就好了”。他不覺得美國將就對台政策進行重大評估,認為冷靜頭腦會在政府部門和國會中佔上風。白宮國安會負責戰略計劃的高級主任史博丁(Robert Spalding)11月15日對中評社表示,不會看到美國對台政策的根本性變化,美國政策是希望看到兩岸關係的最後結果是在沒有脅迫條件下的“和平統一”。不過當台灣記者追問是“和平解決”不是“和平統一”時,史博丁趕緊改口:“沒有變化,是我的錯。”

  在美訪學的復旦大學教授信強接受中評社專訪指出,中美談台灣,在戰略和原則層面,雙方有一定共識,從美方講就是其一中政策。多年來中美已形成共管台海風險的默契,儘管中方堅持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不希望美國介入,但不可否認美國的介入是客觀現實。在大原則不變的前提下,在戰術和政策層面,美國小動作不斷,中方會表示關切,但美方不會輕易改弦更張,中方對此有清醒認識。中方希望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發揮建設性的積極作用,至少不要發揮負面消極作用。

  大洋兩岸與台海兩岸力量平衡變化,使得北京雖然面對美台強化關係,對解決台灣問題還是有更強的信心。信強相信,中國大陸確實覺得時間在自己一邊,可以按照自己的步驟來控制節奏,掌握應對台灣問題的主動權。他預期,未來中美關係越來越複雜,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小動作會越來越多,挑釁性行為越來越公開。中美圍繞台灣問題還有得博弈的時候和地方。

  (本文以五個“大哉問”,對2017年美國對於兩岸問題的報道進行回顧、歸納和總結。限於篇幅,本期先發前面三個部分,餘者下期再發。敬請留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