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 |
中評智庫:一中同表 現實基礎與發展願景 | |
http://www.CRNTT.com 2018-05-25 00:35:46 |
陳水扁執政時期迴避一個中國原則,把“九二共識”歪曲為“沒有共識的共識”,企圖用所謂的“九二精神”來取代“九二共識”,破壞兩岸協商和對話的政治基礎。2016年蔡英文擔任台灣地區領導人後,僅表示尊重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對“九二共識”始終採取模糊立場。民進黨“明日之星”、現任行政機構負責人賴清德則公開宣稱“主張‘台獨’不會改變”,“兩岸關係是國際關係”。 縱觀民進黨的立場,其實質是堅持“台獨”路線,企圖製造“一中一台”,不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 (三)台灣民眾的認知。從1895年清政府割讓台灣至今120多年的漫長歲月里,台灣先後經歷50年殖民統治、50年專制統治和20多年政黨惡鬥,受日本“皇民化運動”、國民黨反共宣傳、“台獨”人士和媒體長年累月洗腦的影響,台灣民眾的政治認知比較混亂,普遍不瞭解兩岸關係的真實現狀,多數認為“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各表”,少數認為是“一個中國”,有的只知道有“九二共識”這個名詞,說不清是指什麼。 台灣民眾長期處於封閉的政治生態,形成對中國、對大陸的複雜情感和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直接影響對“九二共識”的認可程度。 一是疏離感。台灣當局一直宣稱“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早年的國民黨對中共持續進行妖魔化宣傳,民進黨成立30多年來,不斷製造大陸在國際上打壓台灣的輿論,導致民眾不清楚“中華民國”的性質,心理上排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中共和大陸沒有好感,形成“仇共”、“疑共”和“反陸”、“抗陸”的敵對意識。李登輝、陳水扁上台後推行“文化台獨”,通過修改教科書,把台灣史與中國史分開,把大陸稱為“中國”,使年輕人從小就把台灣視為與中國並列的概念,形成“一中一台”的政治認知,不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 二是優越感。“台獨”人士及其控制的媒體日復一日對島內民眾醜化中共和大陸,島內電視、電台、網路和報紙每天有關大陸的話題幾乎全是負面新聞,其中大多是歪曲事實的片面報道,即使有少數客觀的正面報道,也很難引起關注。民眾普遍認為台灣社會民主自由,經濟水準和人文素質較高,科技、軍事實力也不容小覷;而大陸沒有民主自由,經濟發展落後,人權狀況不好,文明素質不高,即使對大陸有所瞭解,往往也不以為然,似乎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優越感。 三是恐懼感。多數民眾對統一懷有強烈的抗拒心理,擔心統一後會失去民主自由,現有利益得不到保障,面對大陸的“軍事威脅”,希望永遠維持“不統不獨”現狀,同時懷有僥倖心理,認為即使台海開戰,台軍也具備一定的防禦能力,而且美國一定會出兵保護;支持兩岸統一的民眾可謂鳳毛麟角。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