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中評月刊:香港一國兩制官方話語變遷與建構

http://www.CRNTT.com   2024-09-17 00:05:49  


 
  一、香港“一國兩制”話語建構的理論回顧

  話語分析源起語言學和修辭學,於20世紀50年代由結構主義語言學家哈里斯首次提出〔1〕。作為“一個集語言符號系統和價值觀念系統於一身的統一體”〔2〕,話語及其在社會互動中的使用深刻反映了社會現實和認知框架的形成、傳播與維持。借助系列語言符號,話語在社會交流過程中形塑知識、意義、主題和身份。“國際話語權”可追溯至20世紀80年代國際關係學的語言學轉向,以主權國家為典型施動行為體,凸顯權利與權力的雙重屬性。“話語權利”強調“表達的自由”,取決於國際社會相關準則的權威性和制度化水平;“話語權力”本質為“話語的影響力”,是“物質權力觀”在非物質性語言層面的延伸,與國際關係行為體自身實力地位成正相關〔3〕。在國際戰略競爭背景下爭奪中國在香港“一國兩制”政策領域的話語權,既是維護中國自主闡釋政策意涵、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主導涉港話題討論的“話語權利”,又是掌握引導議程設置、維護自身形象、化解公關危機的“話語權力”。

  媒體新聞作為一種“再現的話語”〔4〕,是運用語言系統敘述建構社會事實的典型產物。在《作為話語的新聞》一書中,梵·迪克試圖打破此前研究對語言-話語、形式-內容、共時-歷時的二分割裂,認為新聞話語具有雙重維度,即新聞話語在知識傳播過程中既是傳遞信息的工具,又是意義、主題和身份構建的主體。當前,全球話語體系以媒體為行動主體,輿論性話語權成為大國戰略競爭和塑造國際秩序的重要指向。以《人民日報》為代表的黨媒作為權威的信息集散地,承擔著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政策的重要職責,是國家主流話語的傳播者,在塑造社會共識和國家民族身份中具有積極能動作用。其新聞話語建構可被理解為宏觀主題的觀點語境化或再語境化,以及將事件嵌入媒體文本之中的過程。同時,《人民日報》以自己特殊的敘事身份參與國際輿論、評判國際事務,直接闡發關涉本國利益和國際權益的主張,意圖通過話語建構促進國際社會成員對本國的文化認同和價值認可,體現新聞媒體作為上層建築層面的“權力意義”〔5〕。

  二、香港“一國兩制”發展階段與關鍵節點回顧

  本研究以《人民日報》為研究資料來源,其最早新聞報導可以追溯到1984年。根據關鍵時間節點,結合香港的“一國兩制”實踐,可以將《人民日報》自建刊至2023年共3817篇相關報導劃分為以下六個階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