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月刊:閩台高等教育融合路徑

http://www.CRNTT.com   2024-09-22 00:00:56  


 
  在制度構面上,閩台高等教育融合發展呈現“三個持續改善”和“三個明顯不足”的現象。“三個持續改善”表現在:一是台生招生與培養制度持續完善。當前福建高校已建立起包括港澳台僑聯招、港澳台僑預科升本科、學校單獨招生,以及依據台灣三大考試即“分測”“學測”“統測”成績招生入學的多樣化台生招考制度;在台生培養上建置了涵蓋學校、學院和學生三級的管理網絡,並建立起包括台生專項獎學金、統招生學業獎學金、國家及省校各級助學金、學校其他各類獎學金等在內的獎助學金體系。此外,有關台生培養、醫療保險、助學幫扶、對外交流、實習與就業指導等制度和政策也日益健全。二是台籍教師聘用管理體制持續改善。經過近年來的探索,福建高校在台籍教師招聘、職稱晉升、課題申報、科研啟動經費、住房補貼、醫療保障、“五險一金”繳納、學術成果認定、出國出境進修和對外學術交流等方面有一定程度改善。三是閩台師生交流合作平台機制多元穩定。“兩岸青年學子論壇”“閩南文化研習夏令營”“兩岸文化發展論壇”“廈大鳳凰花季畢業影展”“海峽兩岸口譯大賽”,以及閩台青少年學生的各種聯歡節、樂隊展演、座談和節慶活動等,已經成為維繫閩台兩地師生情誼的重要紐帶,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成為台灣青年學生在閩“築夢、圓夢”的重要平台。“三個明顯不足”主要表現在閩台高等教育融合發展的頂層設計、專項交流行動計劃和閩台雙邊認可的融合發展政策及法律法規的不足上。

  在行為構面上,閩台高校和師生參與高等教育融合發展的意願和行動力較強,但不均衡問題凸顯。基於天然的地緣、文緣和血緣關係,福建的高校和師生對於深化閩台交流合作與融合發展擁有較為強烈的意願和行動力。廈門大學、華僑大學、福州大學、福建師範大學、福建醫科大學、福建中醫藥大學、福建農林大學、廈門理工大學、閩南師範大學、福建理工大學(原福建工程學院)等高校歷來重視開展對台交流合作,即便在當前兩岸關係複雜嚴峻的形勢下,依然注重發揮辦學特色和學科優勢,積極探索閩台融合發展的可行路徑。台灣高校師生對於來閩高校交流和發展同樣持有較高意願。以台灣青年大學生為例,據筆者於2023年開展的“大陸形象認知對台灣青年來陸交流發展意願的影響”問卷調查顯示,94.5%的被調查者願意來大陸短期交流,63.0%的被調查者願意來大陸長期發展。其中,福建因惠台政策有力、交通更加便利、語言和生活習慣相近等因素對台生產生較強吸引力。調查說明,台生來大陸及福建交流和發展的意願和期待並不會因為兩岸關係變化而發生太大變化。當前在閩高校就讀的台生和任教的台籍教師數量均位居大陸各省市前茅,閩台文教關係也因此展現出了較強的堅韌性和持續性。當然,由於受到各種主客觀因素影響,閩台高等教育融合發展還僅停留在部分高校和部分項目上,離全域融合和全方位融合尚有較大距離,閩台高等教育雙向流動規模急需擴大,閩台高校戰略聯盟建設也需要大力加強。

  在心理構面上,福建高校在讀台生的適應性不斷增強,但台籍教師的職業融入有待提升。在福建高校任教的台籍教師與就讀台生是閩台高等教育融合發展的實踐者和先行者,他們的專業發展和心理融入是衡量閩台高等教育融合發展成效的重要指標。對於多數台生而言,漸進式融入成為他們適應大陸社會文化和學校教育的基本路徑,在經歷就學初期的差異衝突、就學中期的自主調適和就學中後期的主動融入三個階段之後,台生的學習適應和心理適應開始從形式走向實質。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