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月刊:兩制台灣方案中的文教權力芻議

http://www.CRNTT.com   2024-09-29 00:01:32  


 
  (一)“文教台獨”與台灣民眾身份認同的異化

  “文教台獨”在台灣地區由來已久,其可追溯至李登輝就任領導人之初所推行的“認識台灣”課程,而後民進黨的陳水扁接過“文教台獨”大旗,在諸多領域掀起了“正名”和“本土化”運動,使得“文教台獨”達到高潮。國民黨八年執政沒能阻截這一勢頭。緊接著是蔡英文的上台,她的勝選無疑受益於千禧一代的“首投族”,而這恰恰是完全受“台獨教育”灌輸成長起來的一代。炮製“天然獨”便成為了“文教台獨”的主軸,在陳水扁的基礎上,她把“文教台獨”又向前推進了一步,在政治儀式上大搞“去中國化”。未來四年或積重難返,賴清德有意將“文教台獨”推向縱深,他在所謂“2個承諾、8項主張”的文化政見中提出“任內”將每年增加文化預算;強化“行政機構文化會報”機制,落實“文化基本法”,“其核心精神是從戰略高度施行‘文化台獨’,將‘文化台獨’打造為系統工程並以‘國家基本法’的高度賦予‘文化台獨’超然的‘合法性’,以徹底完成意識形態領域的‘台灣國族建構’”①。

  顯而易見,“文教台獨”是民進黨當局推動“台獨”最得心應手的工具,因為大陸“管不著”,在野黨又“不敢反”,佔據著道德制高點的他們,衹會變本加厲而不會“回頭是岸”。這就不難解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台灣民眾的身份認同已出現嚴重異化,體現在:中國人認同從1992年的25.2%驟降至2023年的2.5%,台灣人認同則從1992年的17.6%躥升至2023年的62.8%,雙重認同從1992年的46.6%降低至2023年的30.5%。②比較來看,三十年時間中國人認同跌幅達10倍,台灣人認同增幅達3.5倍,曾居第一的雙重認同跌幅達1.5倍且在2008年以後就被台灣人認同長期取代。身份認同往往被視為支持“獨立”的解釋變量,它是一種非常穩定、短期內不易被改變的政治態度。③在這種情況下,倘若在統一後毫無限制授予台灣在文化教育領域的高度自治,而沒有及時驅除“文教台獨”遺毒之制度措施,那麼其或將對統一後台灣地區的良善治理埋下隱患。

  (二)“一國兩制”香港實踐在文教領域的教訓

  筆者認為,“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是我們探索台灣方案十分重要的素材,儘管香港問題和台灣問題在本質上存在差異,但社會文化和政治生態上仍有一定共性。換句話說,香港已然出現的問題,在台灣社會也已出現或會因制度設計疏忽在將來統一後的治理中出現。香港回歸以來,在教育領域的漏洞以致出現身份認同和國家認同問題可能是對中央政府的最大教訓之一。在身份認同調查中有以下現象值得注意:一是廣義香港人認同長期在60%上下,雙重認同和廣義中國人認同在40%左右,香港人認同占主導地位;二是越是年輕的民眾,香港主體性意識或地區身份認同就越強;三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的認同感雖達到一半以上,但排在所有選項中的末端,且與中國人認同感共同經歷了由高到低再由低到高的轉變;四是認同自己是亞洲人的比例排在第二,僅次於香港人的認同感。④截至2020年,一個總體趨勢是:地區認同在不斷加強,但國家認同並未隨著回歸而增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