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薩科齊是否拋棄“戴高樂主義”?

http://www.CRNTT.com   2008-12-07 00:08:13  


幾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法國總統薩科齊在11月13日突然宣布,他將會見達賴。
  中評社上海12月7日訊/上海文匯報發表文章指出,今年以來中法之間一直磨擦不斷。從3月份開始,法國就一直處於中國與西方關係的浪尖峰頂,法國不僅是唯一一個將其總統是否出席奧運開幕式與西藏問題聯繫在一起的國家,而且巴黎也是奧運火炬傳遞遭到最嚴重衝擊的城市。以下為報道主要内容:
  
  很多觀察家曾經認為,奧運成功舉辦後,中法關係似乎正在重新走上正軌。一方面反華最為激烈的“記者無疆界組織”前秘書長梅納爾被掃地出門,似乎傳遞給世人一個信息,借奧運與西藏問題反華已經告一段落;另一方面達賴否認他將在12月份赴法出席聯合國人權宣言六十周年紀念活動、並將會見薩科齊的消息。法國輿論對此表現異常冷淡,一反8月份時法國大部分媒體呼籲薩科齊會見達賴的做法。這一切給人以錯覺,似乎中法之間已經重返“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軌道,戴高樂主義似乎又占了上風……甚至中歐間氣氛也在改善。
  
  特別是在美國爆發金融危機後,中歐交往頻繁,似乎雙方均有意修正中、美、歐不等邊關係的不平衡。10月底英國外相米利班德甚至發表聲明正式承認中國對西藏的主權,從而修正了英國近兩個世紀對西藏地位的“模糊政策”。中國方面則對歐洲議會在亞歐峰會前的挑釁也做了“冷處理”,使得亞歐峰會得以順利進行。
  
  薩科齊突然發出挑釁
  
  幾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法國總統薩科齊卻在11月13日突然宣布,他將會見達賴。特別令人吃驚的是,薩科齊在愛麗舍宮接受一家法國雜志《國際政治季刊》頒發的“政治勇敢獎”儀式上,親自宣布此事。其選擇的做法令人倍感蹊蹺:宣布日期選擇在二十國集團峰會薩科齊將與中國國家主席會晤前夕;而會見達賴的日期則正好在流亡藏人大會之後。從各方面消息來看,法國總統亦未事先與中方磋商或透露其意圖。如此行事無法不被認為是“挑釁”。
  
  之前,德國總理默克爾曾在訪問北京後剛剛回到柏林就宣布要見達賴,結果引起中方強烈反應,凍結了多個層次的政治交往,並使兩國經濟關係急劇轉冷。事後德方經過長達半年的努力才使雙方翻過這不愉快的一頁。此後德國總理默克爾對處理西藏事務明顯謹慎,達賴今年在奧運前訪德時回避與之見面。很難相信法國總統府對此一無所知。因此說法方的這一決定沒有一定的背景,難令人置信。
  
  於是乎,儘管現在只是剛剛在12月的初頭上,但“寒流”似已襲擊了中歐關係、特別是中法關係。12月6日薩科齊與達賴的“波蘭會晤”日期臨近,這給中法兩國關係未來前景蒙上了一層濃重的陰影。
  
  拉攏歐洲國家“制約”中國
  
  一位接近法國高層的人士認為,法中雙方這場衝突有原則性對抗性質。有兩大因素促使薩科齊做出會見達賴的決定:一是目前總統身邊有一批立場接近美國新保守主義思潮的政治家在推波助瀾。法國左翼社會黨前外長維德裡納在不久前曾表示,就在美國新保守主義分崩離析的時候,法國新保守主義卻仍然“興旺發達”。這股勢力從意識形態出發,強烈敵視和反對中國。在國際金融危機強烈衝擊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背景下,特別是在美國處於政權交接的空白點時,西方總要有人出面來制約一下“競爭者”中國。
  
  二是薩科齊曾一再說他將在年內會見達賴,並認為他“有權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會見任何人”。薩科齊事實上已經將此事變成了涉及他個人面子的問題。另外有消息說,法國第一夫人受人權主義思想影響很深,一直在推動薩科齊會見達賴。特別是在八月份布呂妮以總統夫人身份代表薩科齊總統會見達賴後,就一直在游說薩科齊痛下決心。在這種個人色彩很濃的情況下,理性就退避三舍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