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救經濟 先救信心

http://www.CRNTT.com   2009-01-05 10:59:17  


媒體對引導民衆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中評社北京1月5日訊/《北京晚報》四日發表梁小民的文章“救經濟先救信心”,文章認爲:“今天在中國經濟遇到最大困難的一年時,拯救人們的信心也是當務之急。 ”文章内容如下:
 
  國內學者發表自己的看法,當然可以暢所欲言,但也不能追求言論獨特引人注目。自由并不是隨心所欲,應該有責任感。起碼說話要有根據,有分析。比如,用一些出口型中小企業的破產,用一些本來就有問題的企業破產來說明金融危機的影響,就欠妥當。把問題講得過分嚴重,忽略了基本面,會使人們不自覺地悲觀。 

  對未來經濟的預期,尤其是經濟信心,對實際經濟影響相當大。當年凱恩斯就曾說過,如果資本家由於某種原因對未來失去信心,減少投資,就可能引發一場經濟危機。他對某種原因的分析還很不深入,但經濟信心的喪失的確會加劇危機。當大家都捂著錢袋舍不得花錢的時候,已經出現衰退的經濟豈不雪上加霜? 

  所以,拯救經濟必先拯救人們對未來的信心。人們只要有信心,就可以戰勝一切困難。當年毛澤東主席《論持久戰》的意義,正在於給抗日處於最艱難時期的中國人民以戰勝日本侵略者的信心。今天在中國經濟遇到最大困難的一年時,拯救人們的信心也是當務之急。 

  信心來自預期,預期的形成一是來自個人本身的經歷。在經濟危機中,遭遇收入減少甚至失業的人會形成悲觀情緒,失去信心,這一點也不奇怪。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這種經歷。對更多的人來說,信心還來自媒體。因此,媒體的宣傳對人們的信心有極大的影響。一個人也許并沒有受到經濟衰退的什麼影響,但是媒體擴大衰退的信息,也會使他對未來悲觀起來。 

  媒體對公衆預期的形成和信心極為重要。當然,這絕不是說,媒體要報喜不報憂,像20世紀60年代災害時期那樣,盡管連飯也吃不飽,還講形勢大好。那種騙人的信心最終只會幫倒忙。 

  媒體要讓人相信,首先要給人正確的信息。正確的信息是要有選擇的,我覺得國內一些媒體引用國外媒體的報道,把國際金融危機引起的災難擴大了。比如有媒體引用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的話,說這次金融危機是百年來未有的。盡管格林斯潘是名人有權威,但這話在許多方面看來并不正確。起碼這次危機沒有20世紀30年代的危機那麼嚴重。國外的媒體是輿論多元化,說什麼的都有,我們不能一概引進,要選擇正確的,不用錯誤的,媒體應該有判斷力。中國的媒體,不能成為國外媒體的翻版。 

  國內學者發表自己的看法,當然可以暢所欲言,但也不能追求言論獨特引人注目。自由并不是隨心所欲,應該有責任感。起碼說話要有根據,有分析。比如,用一些出口型中小企業的破產,用一些本來就有問題的企業破產來說明金融危機的影響,就欠妥當。把問題講得過分嚴重,忽略了基本面,會使人們不自覺地悲觀。有些看法作為個人之見,在一定範圍內可以講,但決不能擴大到公共媒體上。 

  當然,振奮人們信心的還在於實際行動。應該說政府支出4萬億的計劃是可以振奮信心的,但人們還要看結果。因此,媒體對這個計劃會產生的影響,以及實施情況,應該及時給予正確的報道,講得太抽象了,讓人難以相信。只講好,不講問題,也難以讓人相信。 

  我并不主張“輿論一律”,但認為主流媒體,尤其是電視新聞還要有正確的導向。這種正確的導向就要讓人對戰勝經濟困難有信心。不能像嚇小孩子那樣擴大問題,也不能用虛虛實實的信息來誤導公衆。在媒體多元化的情況下,如何正確引導公衆的信心,不可等閑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