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企業擔當社會責任是時代的進步

http://www.CRNTT.com   2009-01-17 18:50:13  


企業與員工存在互信互動關係,經濟不景之時應相互扶持。
  中評社北京1月17日電/紅網今天登出洪巧俊的文章“企業擔當社會責任是時代的進步”。作者認爲:“企業的品牌不是靠金錢包裝出來的,而是和所有利益相關者在互動的過程中自然形成的。”“擔當社會責任,也是企業的‘軟競爭力’。”文章内容如下:

  1月15日,潮州市簾藝總廠有限公司的農民工鄭漢春領到“不回家獎金”,他告訴記者,3個月可以拿到1000元“不回家獎金”。合同到期續約的獎勵800元,春節放假4天工資照發……不回家的農民工,高的可多獲得2000餘元的收入。在“簾藝”的農民工,除了回家結婚和為父母過大壽的,都高興地留了下來。(2009年1月16日《潮州日報》)
  
  “簾藝”不但不裁員,反而拿出一大筆錢來獎勵不回家過春節和續簽合同的農民工,莫非是這個公司沒有受到經濟危機的衝擊?恰恰相反,“簾藝”的產品主要出口美國和歐盟等國,去年該公司減少了三分之一的銷售收入。公司總經理羅鎮權告訴記者,在去年秋交會上,老客戶見面連椅子都不坐,先問有沒有提價,如果提價的話就走人。對公司而言,不提價意味著沒錢賺,原材料上漲,員工工資的提高,增加了大量的成本。但為了讓農民工有工做,有錢領,公司還是簽下了合同。可等到去年11月要執行合同時,客戶又提出降價5%,這不但不能賺錢,還要虧損近200萬元。該公司決策層召開了緊急會議,商討要不要解除合同?有人提出應解除合同,但合同解除了,就得停產,農民工都得回家,這將給社會帶來壓力。就在這個時候,總經理羅鎮權說了一番話:“就是虧損也要穩定生產!多年來,農民工為我們公司、為社會創造了財富。現在有困難,我們不能甩包袱不管,而是要回報他們。如今,國家有困難,企業更應為社會擔當責任。再說,公司繼續生產,就能為國家創造稅收。”
  
  羅鎮權的這句話,讓我們感動,讓我們感慨!感動的是“簾藝”面對危機,仍然堅定信心;寧可企業虧損,也要讓農民工有活幹,公司不但虧損不減薪,而且還獎勵農民工不回家,增加他們的收入和福利;感慨的是如今有的企業為了甩包袱,停產的停產,裁員的裁員,而“簾藝”是“反彈琵琶”,擔當起社會責任,在最困難的時候仍然想到員工、想到國家!
  
  應該說,企業社會責任活動的出現,是時代進步的產物,是社會與企業的雙向需求。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呼喚企業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當企業具有承擔社會責任的物質條件時,企業理應回饋自己的員工和社會。世界上許多著名的企業,都有擔當社會責任的理念,日本鬆下幸之助提出過公司是“公器”,而不是“私器”的觀念。正因為他們有了這種先進的理念,才獲得了成功。一個有境界、有見識的企業家,應當帶領自己的企業積極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應為政府分憂,替社會減壓。說到底也是為企業自身積聚社會口碑,積累內部凝聚力,為長遠發展提前打造一個好的人文環境。
  
  最新官方援引了全國政協舉辦的“中國首屆人口資源環境發展態勢分析會”的資料表明:經濟危機對就業的不利影響,在地區和人群上呈逐步擴大,今年將有2400萬勞動力需要安排就業。因“經濟寒流”而失去飯碗、不得已提前返鄉的農民工數量已破10%。農民工總量1.32億人,也就是說1320萬農民工已失去飯碗。也許有人會說,失業應該救濟,政府應當承擔這個責任。但我要說的是,今天的政府已不是市場主體,企業才是市場主體。企業應是擔當保就業的“第一責任人”。假如我們的企業都有“簾藝”這種胸襟和奉獻精神,很顯然返工潮就會得到遏制。當今一些企業對社會責任避之唯恐不及,有些企業的盈利甚至以巨大的資源消耗和嚴重的環境污染為代價,給社會造成長久的不良後果;有的企業,即使有雄厚的實力,也不願損害一點自身利益,不賺錢就停產,把包袱甩給社會,把矛盾留給政府。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企業的品牌不是靠金錢包裝出來的,而是和所有利益相關者在互動的過程中自然形成的。中國傳統文化講企業社會責任就是企業公民和它所有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簾藝”不少員工一幹就是十年,是因為他們在“簾藝”有家的感覺。實踐證明,承擔社會責任并不是企業單方面的付出,而是可以給企業帶來諸多益處的,比如有利於樹立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有利於樹立和弘揚企業的文化觀念和核心價值,有利於吸引人才、促銷產品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別忘了,擔當社會責任,也是企業的“軟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