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奧巴馬抽身伊拉克是形勢所迫

http://www.CRNTT.com   2009-03-02 07:28:00  


 
  抽身伊拉克也是奧巴馬在政治上的需要。伊戰對美國內政產生了巨大影響,民主黨打著“反對伊戰”的旗號,不僅贏得了2006年國會中期選舉,也為取得去年總統大選和國會選舉的雙重勝利撈取了足够的政治資本。許多政治觀察家認為,年輕的奧巴馬之所以在去年美國總統選舉中脫穎而出,與他在反對伊戰方面“近乎完好無缺”的政治紀錄有很大關係。競選時的表態也對奧巴馬構成了一定的壓力。 

  計劃煞費苦心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18個月時間表”,既不同於奧巴馬競選總統時作出的上任後16個月內從伊撤出所有作戰部隊的承諾,也不同於美國戰地指揮官主張的23個月內撤出作戰部隊的主張,而是一個充滿實用主義色彩和權衡多方利弊的折中方案。 

  首先,該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駐伊美軍將領的要求。美軍將領一再聲稱美軍匆忙撤退可能導致伊局勢惡化,實際上是擔心伊拉克局勢到時難以收拾。以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彼得雷烏斯和駐伊美軍最高指揮官奧迪爾諾為代表的美軍將領都力薦一個相對“較慢”的撤軍計劃。美國官員透露說,奧巴馬推出的計劃“是國防部長蓋茨、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倫以及前線指揮官討論的結果,也符合總統的原則”。 

  其次,該方案不得不考慮民主、共和兩黨的利益糾葛。對於從伊撤軍這樣一個重大決定,奧巴馬顯然希望獲得共和黨人的首肯,擺脫黨派之爭,刻意營造出“舉國一致支持”的氛圍。這一方案中有關在伊拉克保留可能多達5萬名非作戰部隊軍人等內容出乎很多民主黨人的意外,卻令反對從伊拉克匆忙撤軍的共和黨人十分滿意,連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都稱這是“一個合理的計劃”。 

  再次,該計劃還想盡力照顧到伊拉克形勢。伊拉克局勢雖趨於穩定,但仍存在諸多風險。對奧巴馬而言,選擇一個比較穩妥的撤軍計劃,既基本兌現了競選承諾,又避免被人指為“出於政治需要而強迫美軍匆忙撤退”,可防一旦日後伊拉克局勢再度惡化而被扣上“不負責任”的帽子。 

  戰略轉移不易 

  奧巴馬的最新舉措體現出其所謂“反恐”戰略轉型的總體思路——將“反恐”重點從伊拉克轉向阿富汗。從伊撤軍的速度,直接影響到美國向阿增兵的力度。然而,要順利實現這樣的戰略轉移,卻並不容易。 

  伊拉克目前依然面臨一系列嚴峻的民族、宗教和政治難題。伊拉克北部庫爾德人和馬利基政府圍繞石油重鎮基爾庫克的控制權之爭愈演愈烈,“基地”組織在一些省份不斷發動襲擊,還有10萬多遜尼派武裝人員正等待安置。此外,伊拉克今年將舉行一系列選舉活動,其中包括定於12月舉行的全國大選。駐伊美軍將領一再警告選舉前後伊拉克政治矛盾可能激化。他們認為,選舉失利者也許會因不甘心失去權力而訴諸暴力,美國需延長“觀察期”來確定是否加速從伊撤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