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金融安全是國家經濟安全的核心

http://www.CRNTT.com   2009-03-12 08:57:15  


 
  從戰略上重視維護金融安全

  金融安全最關鍵要素是經濟與金融主權獨立。如果一國的經濟發展受制於人,不能自主決定其貨幣與財政政策,就難以保證金融的穩定發展,金融安全也就無從談起。經濟自由主義竭力回避經濟與金融主權問題,主張金融問題是個技術問題,是市場風險問題,或是金融監管問題,因此試圖以金融穩定代替金融安全,甚至否定、詆毀金融安全。但是,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卻在不斷深化與完善本國的經濟和金融安全戰略。早在1999年,美國在《新世紀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就將銀行和金融系統的安全列入國家“生死攸關的重大利益”。因此,維護金融安全不能停留在技術層面,必須從戰略高度審慎應對。

  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資源是區別於自然資源的特殊社會資源,是區別於石油、天然氣等戰略性自然資源的戰略性社會資源,不僅關系到一國的金融穩定、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而且關系到國家安全。美國著名學者塞繆爾·亨廷頓在《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中援引其他學者的論證,列舉出西方在後冷戰時代控制世界的14個戰略要點,其中第一條是“擁有和操縱著國際金融系統”,第二條是“控制著所有的硬通貨”,第五條是“主宰著國際資本市場”。近年來的一系列金融危機表明,現代金融問題從來就不是一個純粹的經濟問題,其中交織著複雜的政治、外交乃至軍事等問題,甚至成為國際壟斷資本巧取豪奪世界財富的有效途徑。

  美國的金融戰略把金融自由化政策作為推行新自由主義的核心內容。美國學者邁克爾·赫德森在其《全球分裂》一書英文版序言中指出,新自由主義實質是,美國利用自己的金融霸權在全球以金融手段摧毀第三世界國家自主發展的能力,并以金融手段接管這些國家,從而在全球重建以美國為中心的食利者經濟;美國大力推動的金融自由化不是為了促進真正的創新或發展,而是攫取第三世界已有的資源、不動產等財富,或奪取水、電、交通等公共服務業的壟斷權,以牟取暴利。赫德森《金融帝國》一書中文版的譯者序,更是直截了當地揭示了美國的金融自由化戰略,“一定先要使該國中央銀行保持高度的相對於一國政治的獨立性,其實就是剝奪該國貨幣主權和金融主權,使該國不能有效地穩定經濟,也不能為一國的長遠經濟發展計劃融資,從而使該國經濟成為西方資本的附庸。”

  美國一直高調主張并極力向世界推行金融自由化,然而近百年來,美國對於外資的限制和監管措施卻多達1000餘條,比衆多發展中國家還要嚴格、嚴厲。從1917年通過《與敵國貿易法》,到2007年《外國投資與國家安全法案》,美國累計有十多部法律與行政命令,加強對外資的監管和限制。1975年,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成立,1988年,被賦予執行美國《1950年國防產品法規》第721條款的責任,對外資投資進行國家安全審查。2003年國土安全部加入CFIUS,并出台《保護重要基礎設施和資產的國家戰略》,確定了包括農業、水資源、公共衛生、應急服務、國防工業、電信、能源、運輸、銀行金融、化工、郵電、信息技術等12個重點保護部門,幾乎覆蓋整個國民經濟。在金融危機不斷惡化之際,美國毅然拋棄了它所竭力鼓吹的經濟自由主義,重拾凱恩斯主義,甚至對金融機構實行國有化。由此清晰地顯示,在美國,不變的只有實用主義,沒有什麼非堅持不可的自由主義價值觀。

  國際金融危機的教訓與啓示是,面對當今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不穩定的世界經濟局勢,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將面臨更大的金融安全困境,因此發展中國家在深化金融改革、提高金融效率、促進金融創新的同時,應努力降低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保障金融安全;在積極“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同時,要努力“防霸權、增權益、保安全”,努力推動建立公正、合理、健康、穩定的國際經濟新秩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