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務實交往 符合兩岸福祉

http://www.CRNTT.com   2009-04-27 12:04:05  


誠懇協商務實推進,有利兩岸福祉。
  中評社香港4月27日訊/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國際事務學院談判研究中心主任鄧中堅今天在《中國時報》登的文章,作者認爲“務實交往,符合兩岸福祉”。文章内容如下:
 
  兩岸第三次江陳會對定期航班、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金融合作等三項議題達成協議,使得彼此的關係又更向前邁進。 

  當兩岸之間的關係迅速的解凍、彼此間官方接觸日益頻繁之際,民衆對未來兩岸關係也出現了高度的期許,甚至是希望能夠一舉將“主權”的爭議予以解決。例如,在臺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大會(WHA)的議題上,擔心接受觀察員的安排是自我矮化。其實,認為這是“矮化”的想法是不必要的,因為這樣將會“劃地自限”,無法達到參與並貢獻國際社會的目的。過去,民進黨政府沿襲國民黨的策略,申請成為WHA之觀察員,但因為未能務實面對兩岸緊張關係的癥結,囿於僵硬的“主權”觀念,以致於長時間以來並沒有突破性的進展。 

  “外交”本就是一種調和鼎鼐的藝術,也就是相關各方透過談判方式解決彼此的衝突或差異,進而合作解決共同的問題,促進人民的福祉。觀之於國際社會衝突之解決莫不是透過這樣的途徑,獲致和平的。這也就是兩岸的領導人都強調先經濟議題,然後政治議題的原因。在兩岸參與國際社會的活動中,為什麼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大會的議題首先獲得進展,其因無他,就是因為這涉及的是功能性的議題。 

  談判兩造釋出善意,誠心改善彼此關係,最簡單的方式是要從最可能獲致協議的議題或是創造可能的議題切入,進行溝通協商。而達成協議的本身,不僅是意味爭端已經可能獲致解決,也累積了彼此的信任,進而為往後之各項談判奠定深厚的基礎。 

  就以臺灣首次有機會參與五月間舉行的世衛大會為例,臺灣接受以觀察員身分出席,即是據上述原則進行。我們使用已具有“品牌”特質的名稱--“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就是務實彈性的考量,而且這個名稱表明台灣並不是中共的一部份。 

  此外,選擇觀察員的身分,一方面觀察員可以是“主權”“國家”(兩岸各取所需),另外一方面WHA觀察員可獲邀參加世界衛生組織(WHO)政府間工作小組會議及其他相關會議等,所以WHA之觀察員資格有助於我國未來援例要求經邀請出席WHO各類會議及活動之權利。更重要的是,臺灣取得參與WHA的資格,有助於防止國際衛生體系的缺漏,更可分享臺灣公衛經驗,回饋國際社會。 

  兩岸分裂分治將近五十年,存在許許多多有待解決的議題,雙方需要運用智慧,存異求同。在保留彼此堅持的原則下,謀求最大公約數,以談判協商的方式,擴大彼此的合作範圍,成為國際社會和平的創造者及維護者,如此方可追求雙贏的福祉。在兩岸關係的位階高於對外工作的原則下,“外交部”應該積極參與兩岸各項協商,充分掌握資訊,以便開展臺灣在國際社會的活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