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香港必須重新定位 減內耗拚經濟

http://www.CRNTT.com   2009-04-29 10:21:13  


 
  如果仍然單靠四大支柱產業和本土經濟,即所謂的“食老本”思維,將大大窒礙香港的經濟發展,特區政府須解放思想,主動出擊拓闊香港的經濟版圖。特首曾蔭權提出發展六大優勢產業,即檢測和認證、醫療服務、創新科技、文化及創意產業、環保產業和教育服務,這種尋求香港新經濟增長點的方向是強化香港競爭力一個好的開始,進一步就要努力籌劃二零二零年前如何配合“珠三角規劃綱要”,讓香港融入珠三角這個大都市圈中。 

  金融海嘯期間,香港暴露了多個與金融和投資者有關的問題,包括雷曼事件和電盈私有化種票疑雲等,Accumulator事件更早在金融海嘯前已發生。這些仍未圓滿解決的金融事件,難免令人懷疑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監管制度是否健全、在香港投資是否穩健、投資者是否受到保障。將來國家在金融配套和政策方面是否揀選香港作為開放試點(如港股直通車),很視乎金融規管度是否嚴謹。香港如要確立全國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改善現有金融監管機制亟須全力正視。現有金融業一業兩管模式、投資產品銷售手法和保障小投資者利益是三個檢討要點。 

             局限香港域內 全局意識薄弱 

  香港內耗大,未能集中精力處理經濟問題,政府行政決策過程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融合各方意見。雖然這是一個應有的政策制定民主過程,然而過程累贅,往往會錯失發展良機,令形勢滯後。與此同時,香港又耗費精力在政治爭拗之上,即使在討論關乎民生的財政預算案會議上,議員竟然粗暴阻撓司長宣讀財案,甚至在會議中使用粗言穢語。議會秩序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亂,反對派議員在議會中行為不檢,派內只止於口頭指責,實際上互相包庇。正所謂邪氣上升,正道下滑。加上國際金融海嘯引發的雷曼事件,特區政府處理手法比較被動,加深了社會矛盾,削弱了特區政府的管治威信。至為可惜的是,香港社會普遍瀰漫謾罵和相互指責的風氣,失去了過去同舟共濟的鬥志。 

  香港回歸祖國快十二年,但港人全局意識仍然薄弱,思維局限於“香港”域內,只看到短期利益,仍未意識到香港目前的經濟處境與全國發展息息相關,更不為意其他內地城市已急起直追,未能全力配合國家政策推動經濟發展。年初中央公佈的“珠三角綱要”,是廣東省區域經濟策略規劃,是國內多個大城市的頭等大事和重點新聞,反觀許多港人連“綱要”一事也聞所未聞。這種坐井觀天的思維將令港人失去警覺性,失去競爭動力。國家進一步確定在上海建立金融中心,更為香港帶來實質競爭。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