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李非:台灣土改對大陸有何啓示

http://www.CRNTT.com   2009-05-06 10:56:11  


 
  王魯湘:那麼這一次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台灣也是首當其衝的,而且在此之前,台灣的經濟就一直在下滑,一直不好,馬英九執政以來,台灣的整個的經濟狀況也沒有什麼根本性的好轉,這也導致了馬的執政團隊民調一直在下降。那麼現在有一些人在說,說台灣的經濟已經開始止跌,而且開始在回升了,您是這麼判斷的嗎? 

  李非:止跌回升的看法,如果用在大陸經濟,恐怕會更恰當一些。如果用在台灣經濟,恐怕為時過早,還不能那麼簡單地來判斷。馬英九上台,表面上很風光,其實他接的是一個爛攤子,這個爛攤子,他的家底被阿扁8年敗光了,基本上是從賣企業到賣土地,到跟企業借債,台灣當局已經是個負債累累的當局,而且上台又碰到金融危機,這個金融危機導致他的競選承諾沒辦法兌現。所以他的發言人就馬上出來,我的意思馬上好是馬英九上台以後漸漸好。因為台灣是個外向度非常高的經濟體,所以國際市場的波動,對他造成很大的衝擊。我跟我一個博士生做一個課題叫做大陸沿海省市與台灣地區經濟競爭力比較,當時比較的結果就是台灣經濟會呈一個L形的增長趨勢。 

  因為進入了一個經濟成熟體以後,它就不可能再維持過度的高度增長,它一定是進入低度增長狀態。所以從最近幾年的台灣經濟的發展趨勢來看,我的L形增長的理論是可以成立的。當然L可以這樣子寫,可以勾一點起來,那你勾得多高,就取決於台灣經濟跟大陸經濟的合作的程度,合作的水平,但是你要勾到過去U的形狀是勾不出來的。 

  王魯湘:回到今天我們要討論的一個主題,就是關於台灣的土地問題,那麼台灣的農村土地制度一直被世界公認為是做得很好的一個典範,它主要是在哪些方面做得不錯呢? 

  李非:我想如果要簡單地說,應該從三個方面來看。因為土地的問題不光是經濟的問題,它涉及到社會的問題,甚至是政治的問題。人家說國民黨到台灣能够站穩腳跟,他說有三點,有人總結有三點,一個叫日本留一點,還有國民黨從大陸帶一點,帶了黃金,帶了技術,帶了人才過去,還有一個就是美國再給一點,美國的經濟援助。所以當時國民黨就靠了這三點使台灣經濟穩定,但是他自己,這三點都是外來的,他自己要做什麼,他在台灣燒的第一把火就是土地改革。這個土地改革成功了,使台灣的社會穩定。 

  第二個就是對經濟的貢獻,因為台灣是農業經濟社會,這個農業經濟社會,首先要使農業能够生產,能够發展,為工業化,為經濟的發展創造條件,它是經濟起飛前的一個准備。第三個,我們說台灣的土地改革之所以成功,因為它是一個溫和的,而不是激烈的,是一個改良的,而不是革命的,它是一個沒有流血的土地制度的改革。

  李非:我們今天談的話題是台灣的土地改革對大陸的啓示,我們所知道的台灣的土地改革,更多的都是台灣第一次的土地改革,其實台灣的土地改革做了三次,一次是50年代到60年代,還有第二次叫70年代到80年代,第三次土地改革是90年代做的。三次土地改革的時代背景不一樣,所以它的效果也就不一樣。

  大家知道土地是重要的生產要素,對農業來講,土地就是命脈了,那是更重要的生產資源。所以土地制度是否公平,是否具有效率,就關系到整個農業的發展,甚至關系到整個社會的穩定。因為土地首先要解決的是公平的問題,然後在公平的基礎上,再解決效率的問題。但是公平跟效率,這兩者之間往往都是矛盾的。 

  當時在50年代第一次台灣土地改革做的時候,當時社會矛盾激化,所以他要做的是先解決公平的問題。所以第一次土地改革背景是在台灣土地占有不均的情況下發生的。因為台灣是1949年光複的,從日本人手上國民政府去接收,光複的時候,台灣那個封建土地制度還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還是封建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這樣子就造成了一個不公平,地主占了農地的50%以上。台灣這個地方其實很小,小得可憐,它東西寬只有100多公裡,南北長不超過400公裡,總共只有3.6萬平方公裡,而且它三分之二都是山地呀,它的中央山脈從北到南貫穿整個台灣島,把台灣島破成兩半,東部叫台東縱穀平原,只有很小的一個狹窄的縱穀平原,西部有一小塊平原,有一些盆地,有一些山地。其實台灣可開發可利用的土地只有不到三分之一。所以台灣人他在生活在那個小島裡面,他這個島民意識很濃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