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政治改革的認識誤區及契機

http://www.CRNTT.com   2009-05-17 09:46:41  


應對金融危機,中國政府頻出重拳,好戲連台。
  中評社北京5月17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日前登載伊銘文章“中國政治改革的認識誤區及契機”,文章說,中國多年來就在試圖解決權力高度集中的難題,效果並不明顯。權力高度集中最大弊病就是缺乏糾錯機制,政黨糾錯機制並非來源於黨內而是公眾監督。倘若北京高層能借金融危機的勢頭逆勢而動深化政治改革,不僅會事半功倍,也比較符合社會期待。全文如下:
 
  為了應對金融危機,中國政府頻出重拳,好戲連台,似也收到立竿見影之效,其干預經濟的資源和能力遠遠超越許多西方國家,凸顯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優勢。但是如何運用這種資源和權力,並且避免在刺激經濟的同時滋生腐敗、官僚作風及濫權行為,如何在危機時刻避免30年改革累積的社會矛盾不致惡化,無疑是北京高層面臨的新難題。

改革往往是“逼”出來的

  這其實也為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提供了動力和契機。“危機也是機遇”是被古今中外發展歷史反覆證明的真理。例如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期間,凱恩斯學說應運而生,且成為主流經濟理論,羅斯福總統推行的百日新政,用“看得見的手”幫助“看不見的手”拯救了美國,使美國走出了經濟大蕭條的陰霾,成為人類史上化危機為轉機的典範。與此同時,這次大蕭條也成了蘇聯大國崛起的良機。1928年,蘇聯開始執行第一個“五年計劃”時還是一個落後貧弱的農業國,工廠老化、技術陳舊、重工業基礎薄弱、技術人才缺乏。而5年之後,蘇聯完成了由農業國向工業化的轉變,成為世界級強國。

  中國現代化的歷史也說明了這一點。1977年粉碎“四人幫”後,計劃經濟難以為繼,國民經濟瀕臨崩潰,但中國抓住了難得的歷史機遇,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時代。1997年前後的亞洲金融風暴中,成長起了一大批像韓國的三星集團和中國的力帆集團這樣的國際化企業。尤其是三星的崛起已成為由危機化為轉機的經典個案;2003年蔓延全國的“非典”(沙斯)以及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則大大考驗並提升了中國政府的危機處理能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